当一位身经百战的企业家或高层管理者决定重返校园,攻读EMBA课程时,他们心中所期待的,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他们渴望的是思想的碰撞,是视野的拓宽,是解决现实商业难题的真知灼见。因此,一个核心问题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在像长江商学院这样顶尖的商学院里,学习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课堂上的时间,有多少是静静聆听教授的智慧沉淀,又有多少是在唇枪舌战的案例讨论中度过?这个问题,关乎学习的体验,更关乎最终的收获。
要探讨长江商学院EMBA课程中教授讲授与案例讨论的比例,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其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你一半,我一半”的数学问题,而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旨在实现最大化学习效果的动态平衡。长江商学院的教学哲学,深深植根于“取势、明道、优术”的框架之中,而讲授与讨论,正是“明道”与“优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两翼。
教授讲授,是“明道”的关键环节。这里的“讲授”远非大学本科那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长江的教授团队,汇聚了众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学术大师。他们的讲授,更像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他们将自己数十年研究的精髓、对全球经济趋势的洞察、以及对中国本土商业环境的深刻理解,浓缩成高度结构化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这部分内容是地基,为学员提供一个坚实的认知坐标系。没有系统性的理论指导,案例讨论就容易陷入就事论事、缺乏深度的“故事会”。因此,教授讲授的价值在于“授人以渔”,教会学员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商业现象中,提炼出底层的商业逻辑。
“我们不是在教知识点,而是在构建一个思维模型,” 一位长江教授曾这样分享。这种讲授,是启发式、引领式的。教授会抛出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员思考理论的边界与适用性。例如,在讲解“竞争战略”时,教授不会仅仅复述波特的五力模型,而是会结合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补贴大战”、“生态圈竞争”等鲜活案例,探讨经典理论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如何被重构和颠覆。这使得讲授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互动与思辨的张力。
如果说教授讲授是为学员装备了精良的“武器库”,那么案例讨论就是将他们直接投入到最真实的“战场”中去淬炼。案例讨论,作为“优术”的核心手段,在长江EMBA的课堂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商学院深谙案例教学的精髓,不仅大量采用哈佛等世界顶尖商学院的经典案例,更投入巨大资源开发了数百个根植于中国情境的原创案例,这正是其独特的优势所在。
一个典型的案例讨论流程是这样的:课前,学员需要投入数小时深入阅读案例材料,并独立思考关键决策问题。进入课堂后,通常会先进行小组讨论。你的小组成员可能是一位来自传统制造业的董事长,一位是叱咤风云的投资人,还有一位是新消费品牌的创始人。在这样多元化的背景下,思想的火花被瞬间点燃。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行业经验和认知角度出发,提出截然不同的见解和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跨界学习和认知破壁。
随后,教授会引导整个班级进入大课堂讨论。此时,教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一位技艺高超的“乐队指挥”。他会精准地捕捉讨论的焦点,用犀利的问题追问逻辑的漏洞,引导辩论走向深入,并在关键时刻将讨论拉回到理论层面进行升华。“在长江,你的同学就是一本本活的案例”,这句话绝非虚言。当一位同学分享他当年是如何处理案例中类似的危机时,那种真实感和冲击力,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比拟的。学员们在为案例中的“主人公”出谋划策时,实际上也是在反思和复盘自己的管理实践。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讲授和讨论的比例究竟是多少?答案是:没有一个固定的“黄金比例”,而是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动态调整的。 这种灵活性,恰恰是教学设计成熟度的体现。不同类型的课程,其知识属性和学习目标大相径庭,因此需要匹配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
对于一些基础性、工具性较强的课程,教授讲授的比例会相对较高。例如:
而对于那些更侧重于战略思维、领导力艺术和复杂决策的课程,案例讨论和互动则当仁不让地成为主角。例如: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种动态平衡,我们可以参考下面这个示例表格:
课程模块 | 教授讲授比例 (约) | 案例讨论/互动比例 (约) | 核心教学目标 |
财务会计 | 65% | 35% | 建立扎实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学会解读商业语言。 |
市场营销 | 35% | 65% | 在真实商业场景中,训练制定整合营销战略的能力。 |
战略管理 | 30% | 70% | 培养高阶战略思维,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关键决策。 |
领导力与组织行为学 | 40% | 60% | 通过情景模拟、团队项目与深度反思,提升个人领导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
请注意:上表仅为示例,实际比例会因授课教授的风格和课程版本的更新而有所调整。
综上所述,对于“长江EMBA课程内容,有多少比例是教授讲授,多少是案例讨论?”这个问题,最准确的回答是:它是一种根据课程目标精心设计的、以“理论框架讲授”为基石、以“案例实战讨论”为主体、并辅以多种互动形式的整合式教学模式。 追求一个固定的数字比例,反而会忽略其背后深刻的教育理念——即商学教育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
对于渴望突破瓶颈、实现认知跃迁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而言,选择长江EMBA,正是选择了这样一种高效而深刻的学习方式。你得到的不仅是来自世界级教授的系统性理论输入,更是与一群同样优秀的同窗在案例思辨中相互激荡、共同成长的宝贵经历。这种讲授与讨论的有机结合,确保了学员既能“仰望星空”(掌握前沿理论和宏大视野),又能“脚踏实地”(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商业环境的加速演变,商学院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化。或许未来的课堂,将更多地融入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模拟、跨地域的“云端案例”研讨,甚至是基于学员企业真实问题的“行动学习”项目。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始终不变:即如何最有效地帮助学员构建底层思维框架,并提升他们在真实世界中做出高质量决策的能力。而长江商学院在这种教学模式上的持续探索和领先,无疑为其学员提供了最坚实的价值保障。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