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商学院,谁的“国际范”更足?
2025-07-28

当谈论中国顶尖商学院时,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的名字总是并肩出现,如同武侠世界里的“南慕容、北乔峰”,各自引领风骚,难分伯仲。对于那些渴望在全球化浪潮中掌握商业脉搏的精英们来说,选择哪一所学院,往往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学位,更是选择一种视野、一个圈子和一种未来的可能性。一个经常被摆上桌面、引人深思的问题便是:这两所顶级学府,究竟谁的“国际范”更足?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一场关乎基因、视野、构成与影响力的深度对话。

“国际范”这个词,听起来有些时髦,但内涵却很丰富。它不是简单地看校园里有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面孔,也不是数一数课程表里有多少海外游学模块。它是一种从内到外散发的气质,一种融入血脉的全球视野,一种能够真正链接中国与世界、并能在全球商业舞台上发出响亮声音的能力。要真正厘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深入它们的内核,从源头、师资、学员、课程乃至校友网络等多个维度,进行一场全方位的审视与比较。

基因与血统的差异

要理解一所学校的气质,首先要追溯它的源头。长江商学院与中欧的“国际范”,从它们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刻上了截然不同的烙印。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从其全称“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就能看出其鲜明的身份特征。它是由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共同创办的,是中国唯一一所由中外政府合作创办的商学院。这种“官方混血”的基因,赋予了中欧一种与生俱来的、学院派的国际化特质。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中欧交流与合作的产物,其使命天然地包含了促进中欧商业领袖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因此,中欧的“国际范”更像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外交官,严谨、规范,在官方和主流商业世界中拥有极高的认可度,其国际化是建立在机构与机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宏大叙事之上。

相比之下,长江商学院的诞生则更具传奇色彩和民间精英主义。它由著名企业家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捐资创办,是一家非营利性的私立教育机构。这种背景决定了长江的“国际范”是一种更具企业家精神、更注重实践与创新的“江湖派”全球化。它的目标并非简单地促进区域间的合作,而是旨在“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全球价值对接能力及全球担当的、备受尊敬的商界领袖”。长江商学院的国际化,更多是基于全球华人商业力量的崛起,以及链接这种力量的雄心。它更像一个穿梭于世界各地的顶尖投资人,敏锐、灵活,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创造价值。

师资力量的全球视野

一所商学院的灵魂,在于其教授团队。教授们的背景、研究方向和教学理念,直接决定了学生们能接触到的知识前沿和思维高度。在这方面,两所学院都堪称豪华,但其“国际范”的侧重点依然有所不同。

中欧的教授团队充分体现了其“中欧合作”的背景。学院汇聚了大量来自欧洲顶尖商学院的知名学者,同时也拥有深谙中国国情的本土专家。这种组合使得中欧的课堂上,既有源自西方成熟市场的经典管理理论,也有针对欧洲商业环境的深入剖析。学生们可以非常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欧洲企业的运作模式、商业文化和市场规则。这种师资结构,对于那些希望在跨国公司(尤其是欧洲企业)发展,或是希望带领中国企业“走进欧洲”的管理者来说,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它的国际视野,带着浓厚的欧洲印记。

长江商学院从创办之初,就确立了“以学贯中西的‘全职教授’为核心”的战略。它不惜重金,从全球最顶尖的商学院(如沃顿、斯坦福、INSEAD等)延揽拥有终身教职的华人教授。这些教授大多在西方接受了最严格的学术训练,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同时又对中国文化和商业实践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刻理解。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前沿的西方管理知识,更是将这些知识与中国本土的复杂商业环境相结合的独特洞察力。可以说,长江的师资“国际范”,是一种“站在世界看中国,立足中国看世界”的融合视角。它强调的不是某一特定区域的经验,而是一种能洞察全球趋势、并能在中国市场找到最佳实践的智慧。

学员构成的多元碰撞

同学,是商学院经历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一个班级的学员构成,直接决定了学习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学员的国籍、行业、背景越是多元,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就越是璀璨。

得益于其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历史积淀,中欧在吸引国际学生方面一直表现出色。在其MBA项目中,国际学生的比例常年维持在较高水平,通常能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走在中欧的校园里,你能听到各种语言的交谈,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他们带来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视角和商业经验。这种“小联合国”式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跨文化交流平台,极大地锻炼了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对于希望建立广泛国际人脉、体验纯粹国际化学习氛围的人来说,中欧无疑是理想之选。

相比之下,长江商学院的学员构成则呈现出另一种维度的“国际化”。虽然其海外学生的绝对比例可能不及中欧,但其学员群体,尤其是EMBA和企业家学者项目,汇聚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半壁江山。这些学员本身就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的企业遍布全球,他们的业务横跨中外。与他们同窗,你所接触到的“国际化”,不是书本上的案例,而是鲜活的、正在发生的全球商业实践。比如,你的同学可能正在处理对一家硅谷初创公司的收购,或者正在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供应链问题。长江的“国际范”,更多体现在其学员群体的全球业务实践全球资源网络上,是一种“实战派”的国际化。

课程设置与全球模块

课程是商学院传递价值的核心载体。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所学校如何定义和实践其“国际化”。

两所学院都非常重视全球模块(Global Module),即组织学生到海外进行短期学习和企业参访。这是顶级商学院的标配。然而,细看其路线和内容,依然能发现其战略意图的差异。中欧的海外模块,与其定位相符,欧洲线路是其传统强项,比如瑞士的精密制造、德国的工业4.0、法国的奢侈品管理等。这些模块设计精良,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欧洲产业的精髓。

长江商学院的海外课程则更强调对全球创新前沿和未来趋势的把握。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长江更开创性地将目光投向以色列的创新生态、日本的工匠精神与家族传承、以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其课程设计紧扣“全球视野、中国洞察”的理念,旨在帮助中国的企业家们跳出固有思维,从全球范围内的最佳实践中汲取养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例如,在硅谷,他们学习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创新的文化和机制;在以色列,他们探寻的是“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能力。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梳理:

对比维度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CEIBS) 长江商学院 (CKGSB)
核心基因 中欧官方合作,学院派国际化 全球华人精英创办,企业家精神全球化
师资特点 中欧教授结合,欧洲视角突出 全球顶尖华人教授,中西融合洞察
学员特色 国际学生比例高,文化背景多元 中国顶尖企业家汇聚,全球业务实践丰富
国际课程焦点 深入欧洲成熟市场,体系化学习 探寻全球创新前沿,启发式学习
校友网络风格 职业经理人网络,遍布中欧跨国公司 企业家圈层,掌握中国产业资本

校友网络与全球影响力

读商学院,很大程度上是在投资一个高质量的校友网络。这个网络的广度、深度和活跃度,直接关系到你未来的事业发展。两所学院的校友网络,同样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全球影响力。

中欧的校友网络规模庞大,遍布全球。其校友多在世界500强、大型国企和知名咨询公司等机构担任中高层管理者。这个网络如同一张精密的大网,覆盖了主流商业世界的各个节点。如果你身处其中,无论是在法兰克福还是在新加坡,都很容易找到在中欧大家庭中成长的“自己人”。这种影响力是广泛而稳固的,尤其在专业人士的职业发展路径上,能提供坚实的支持。

长江商学院的校友网络,则以其“含金量”和“影响力”著称。虽然总人数可能不及中欧,但其校友群体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本。这个圈子被外界形象地称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圈层之一”。长江校友的影响力,更多是通过资本运作、产业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来体现的。他们不仅在改变中国的商业格局,更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产业链。加入长江,意味着你可能与未来的“独角兽”创始人、行业龙头企业家成为同学,这种链接带来的可能性是颠覆性的。其全球影响力,是一种能够撬动资本和产业的、更为直接的力量。

  • 中欧校友网络特点:
    • 广度优先,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
    • 以职业经理人为主体,网络结构稳定。
    • 在跨国公司和大型机构中认可度高。
  • 长江商学院校友网络特点:
    • 深度优先,凝聚中国顶级企业家。
    • 以创始人和决策者为主体,资源高度集中。
    • 在资本市场和产业创新领域影响力巨大。

结论:两种“国际范”,各领风骚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商学院,谁的“国际范”更足?

经过层层剖析,答案已经非常清晰:这并非一场零和游戏,两者都拥有顶级的“国际范”,但它们的“范儿”截然不同。它们代表了中国与世界链接的两种不同路径,也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于“国际化”的不同想象。

中欧的“国际范”,是一种“由外向内”的、体系化的国际化。 它像一座精心搭建的桥梁,将成熟的西方管理体系和商业文明引入中国,并帮助中国管理者更好地融入全球主流商业体系。它更适合那些希望在既有国际化平台(如跨国公司)上实现职业跃升,或者希望系统学习和对接某一特定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的商业精英。

长江商学院的“国际范”,则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引领性的全球化。 它植根于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汇聚了最具创新和变革精神的商业力量,旨在培养能够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下一代商业领袖。它更适合那些本身就站在商业变革潮头,希望整合全球资源、以中国为根基进行全球化布局的创始人和决策者。

最终的选择,取决于你对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期许。你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跨海大桥”上的通行者,还是一名渴望定义下一座“跨海大桥”如何建造的设计者?想清楚这个问题,你或许就能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所学院。而对于中国商业教育而言,同时拥有中欧和长江这样两种不同风格的顶级学府,无疑是一件幸事。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链接世界、影响世界的双重动力,共同谱写着中国商业的全球化篇章。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