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份来自顶尖商学院的笔试通知静静地躺在你的邮箱里,对于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你来说,心情或许是复杂的。一方面,这是对你过往成就的初步认可;另一方面,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面对长江商学院这样殿堂级学府的甄选,那薄薄几页的试卷,究竟是应该相信自己十数年积累的商业直觉和实战经验,潇洒地“裸考”上阵,还是应该像重回高考岁月那般,头悬梁、锥刺股,进行一番系统性的“刷题”备战?
这个问题,几乎是每一位申请者都会遇到的灵魂拷问。它不仅关乎备考策略,更深层次地,它触及了我们对自身能力、学习方法乃至商学院选拔标准的理解。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选择题,而是一道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目标院校特质以及考试本质进行综合分析的论述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希望能为你拨开迷雾,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条通往长江之路。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能够走到长江商学院笔试这一步的申请者,无一不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你们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实力,并不仅仅指你的职位头衔或公司名气,而是指你在长年累月的商业实践中沉淀下来的战略思维、决策能力、领导力以及对商业世界的深刻洞察。这些素质,是任何短期刷题都无法替代的,它们是你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核心武器,也是长江商学院最为看重的宝贵财富。
从这个角度看,“裸考”似乎有其底气。你的大脑就像一个存满了真实商业案例的数据库,面对试题中的情境,你或许能迅速调动过往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给出一个充满真知灼见的答案。这种源于实践的深刻理解,往往比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更能打动阅卷的教授。他们寻找的不是考试机器,而是未来能够引领商业变革的领导者。因此,完全否定自身实力,一头扎进题海,反而可能让你在备考中迷失方向,丢掉了自己最独特的优势。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商业实战能力与应试能力之间,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商学院的笔试,本质上是一种在限定时间内、以特定形式对申请者综合能力进行快速筛选的工具。你或许拥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但在90分钟内精准解读数据图表、快速构建逻辑框架、并用精炼的文字清晰表达出来的能力,可能并非你日常工作的重点。这就好比一位顶级的F1赛车手,尽管车技超群,但在新赛道比赛前,依然需要熟悉赛道、进行排位赛练习。贸然“裸考”,可能会因为不熟悉题型、时间分配不当或是对某些知识点的生疏而意外“翻车”,这无疑是十分可惜的。
当我们谈论“刷题”时,很多人会联想到学生时代那种枯燥、机械的题海战术。但对于备考长江商学院的精英人士而言,“刷题”的内涵和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再是为了记忆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为了达成几个核心目标:熟悉规则、查漏补缺、优化策略。
第一,刷题是熟悉考试规则和题型的最有效路径。长江商学院的笔试通常会包含逻辑推理、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管理知识等模块。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考察重点和解题技巧。通过系统性的练习,你可以了解出题者的意图,掌握不同题型的“游戏规则”,避免在考场上因为陌生而浪费宝贵的时间。这就像是提前拿到了一份“战场地图”,让你能够从容不迫地规划进攻路线,而不是在黑暗中摸索。
第二,刷题是一个高效的自我诊断过程。你的商业知识体系或许宏大,但可能存在某些被长期忽视的“盲区”。比如,你可能精通市场营销,但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某些细节已经淡忘;你可能擅长宏观战略,但对微观的逻辑陷阱不够敏感。通过练习,这些薄弱环节会迅速暴露出来。这为你后续的精准复习指明了方向,让你能够将有限的备考时间投入到“刀刃”上,实现能力的快速提升。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如果你不能衡量它,你就不能管理它。”刷题,正是衡量你应试能力并进行有效管理的第一步。
要做出最明智的决策,我们必须回归问题的核心:长江商学院究竟想通过笔试考察什么?与许多追求学术研究的院校不同,长江商学院以其“取势、明道、优术”的办学理念而闻名,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商界领袖。因此,它的笔试绝非简单的智商测试或知识竞赛。
笔试内容的设计,往往是为了模拟一个微缩的商业决策环境。逻辑题考验的是你思维的严谨性与快速反应能力;数据分析题考察的是你从复杂信息中提取关键洞察的商业敏感度;而案例分析与论述题,则直指你的价值观、格局观以及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综合能力。它希望看到的,是一位申请者在压力之下,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逻辑框架和人生阅历,去分析一个前所未见的商业难题。因此,实力是“道”,技巧是“术”,二者缺一不可。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两种备考方式的利弊,我们可以参考下表:
备考方式 | 优势 | 劣势 | 适用人群 |
裸考凭实力 |
|
|
时间极度紧张、应试能力极强、且对自身知识体系全面性有高度自信的申请者。 |
系统性刷题 |
|
|
绝大多数申请者,特别是离开应试环境多年、希望稳妥通过笔试的职场精英。 |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认识到,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将“实力”与“刷题”相结合,才是上策。问题在于,如何避免低效、机械的刷题,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备考?这需要策略和智慧,本身就是一次管理能力的体现。
在开始之前,请务必找一份高质量的模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一次自我摸底。这次“诊断”的目的不是为了看分数,而是为了全面评估你的现状: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一份个性化、可执行的复习计划。将有限的备考时间(比如每天1-2小时,周末半天)合理分配给不同的模块,重点攻克你的薄弱环节。
题海无涯,回头是岸。备考的精髓在于精练,而不在于多练。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解析详尽的经典题目。对于每一道做过的题,尤其是错题,都要进行深度复盘。问自己几个问题:这道题考的是什么核心能力?我为什么会错?最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有没有更快速的方法?将这些思考总结成笔记,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例如,在案例分析上,可以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分析框架(如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并尝试用它来解析不同的案例,不断打磨优化。
在备考的冲刺阶段,进行至少2-3次完整的模拟考试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做题,更是对你心理素质、体能和应试策略的全方位演练。模拟考试能让你提前适应考场的压力,合理规划答题顺序(比如先易后难),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每次模考结束后,都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复盘,分析得失,调整策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面对长江商学院的笔试,是裸考还是刷题?答案已经非常清晰:这并非一个二元对立的选择,而是一个如何实现最佳融合的课题。最理想的策略,是以你深厚的商业实力为“体”,以系统性的备考刷题为“用”,实现“体用结合”。
你的实战经验和商业洞察是你最强大的内核,它决定了你答案的深度和高度。而系统性的准备,则像是为这台性能强劲的引擎配备了精良的变速箱和导航系统,确保它能在特定的赛道上,跑出最好的成绩。忽视任何一方,都可能让你与梦想中的学府失之交臂。
备考的过程,其实也是你开启长江商学院学习之旅的第一课。它要求你像一位真正的管理者那样,去评估现状、设定目标、调配资源、执行计划并最终达成目标。这本身就是对你学习能力、执行力和战略思维的一次考验。因此,请珍视这段备考时光,它不仅是通往成功的敲门砖,更是一次自我审视与提升的宝贵契机。用智慧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相信你终将自信地走进考场,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