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江EMBA见过的“最会学习”的同学,他们都有哪些学习习惯?
2025-07-31

踏入长江商学院EMBA课堂的那一刻,仿佛进入了一个高手云集的“武林”。身边的同学,大多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身经百战,带着企业经营中最棘手的难题和最宝贵的实战经验而来。然而,即便是在这个精英群体中,人的差异依然清晰可见。几年学习生涯沉淀下来,我发现,那些真正从这段经历中获得最大价值、实现认知跃迁的同学,并非一定是入学时声名最显赫或财富最雄厚的,而是那些“最会学习”的人。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论。这套方法论,远比商业模式本身更具复利效应,是他们能够持续领先的核心秘密。

跨界连接,重构知识

长江EMBA,教授们会引导我们学习金融、战略、营销、管理等各个模块的知识。普通的学习者可能会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地装进大脑,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文件夹”。但那些“最会学习”的同学,他们的大脑更像是一个高速运转的中央处理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跨界连接与知识重构。

我至今还记得一位从事高端制造业的同学,在听完一堂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讲座后,他没有纠结于某个朝代的兴衰,而是在晚宴上与我们分享他的思考:“教授讲到秦朝能够统一六国,一个关键是建立了标准化的郡县制和驰道系统,这极大地降低了管理和运输成本。这不就是我们今天在谈的‘平台化战略’和‘供应链效率’的雏形吗?”他能迅速地从历史中提取出管理的底层逻辑,并将其与自己企业的现代化改造联系起来。这种能力,就是将看似无关的知识点,通过底层的逻辑“引线”串联起来,编织成一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认知网络。这使得他们看待问题的视角更多维、更深刻。

这种习惯的背后,是查理·芒格所推崇的“多元思维模型”。他们不会将自己局限在商业领域,而是广泛涉猎历史、物理、生物、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他们深知,商业世界的复杂问题,往往无法用单一学科的工具来解决。正如一位同学所言:“当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你看什么都像是钉子。”而他们,则是在努力为自己打造一个装满各式工具的“瑞士军刀”。在课堂上,当教授抛出一个案例时,他们能够迅速调动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来解构问题,比如用博弈论分析竞争策略,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解组织的熵增,用进化论看待行业的变迁。这种重构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总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提问远胜于回答

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从来不缺精彩的回答和激烈的辩论。但那些最顶尖的学习者,往往更以其“提问的质量”而著称。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能一针见血地切中案例的核心矛盾,或者将讨论引向一个全新的、更深邃的层面,甚至让教授本人也需要停下来认真思索。

这让我感触颇深。大部分人习惯于寻找“标准答案”,而他们则致力于挖掘“更好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其价值远超一个好的答案。因为它能撬动整个群体的思考,激发更深层次的智慧碰撞。我观察到,这些同学的提问方式有几个鲜明特点:他们不问“是什么”(What),而更关心“为什么”(Why)和“如果……会怎样”(What if)。他们的问题往往穿透现象,直抵本质。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种差异,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表格:

普通提问与高手提问的对比

维度 普通提问 (Good Question) 高手提问 (Great Question)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中的公司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这个案例的决策者在当时的信息和资源约束下,他面临的核心两难是什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关键假设,整个决策逻辑会发生怎样的颠覆?”
理论学习 “教授,您能再解释一下‘蓝海战略’这个概念吗?” “‘蓝海战略’强调避开竞争,但在一个高度内卷的行业,创造一个完全无竞争的市场几乎不可能。这个理论在实践中最大的挑战和边界在哪里?有没有失败的案例可以警示我们?”
自我反思 “我的企业现在遇到了增长瓶颈,我该怎么办?” “导致我企业增长瓶颈的,究竟是外部的市场饱和,还是内部的组织能力不足?或者,是我们赖以成功的核心优势,正在变成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核心刚性’?”

这种提问习惯,源于一种深刻的“智识上的谦逊”。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知识的边界,并对未知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来长江商学院,不是为了验证自己已有的成功,而是为了打破自己的认知天花板。因此,他们把每一次课堂、每一次讨论,都视为一次“压力测试”自己思维模型边界的机会。

刻意练习,知行合一

如果说前两点是关于“认知输入”和“认知处理”,那么这一点则是关于“认知输出”和“闭环迭代”。对于EMBA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绝非仅仅是获取一个学位,而是要将所学真正应用到企业经营中去,实现“知行合一”。“最会学习”的同学,是“刻意练习”的顶级玩家。

他们从不把学习局限在每周几天的课程里。课程一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将课堂上的理论、模型、工具带回自己的企业——这个最真实的“实验室”。我的一位同学,在学完组织行为学中关于“心理安全感”的课程后,并没有止步于“听懂了”。他回到公司后,立刻设计了一套匿名问卷,调研自己核心管理团队的心理安全感水平。根据调研结果,他调整了周会的议程,专门开辟出“建设性失败复盘”环节,鼓励大家坦诚地讨论错误决策,并带头分享自己最近犯的一个错。这个小小的改变,极大地改善了团队的沟通氛围和决策效率。

这种学以致用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实验精神”。他们将管理决策看作是一系列的“假设-验证”过程。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就是他们脑中的新“假设”。他们会快速地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A/B Test),观察结果,收集反馈,然后进行调整和优化。这个过程,完美诠释了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说的:“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对他们而言,长江商学院的课程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一轮实践探索的起点。他们的企业,因为他们的学习而不断进化;他们的学习,也因为企业的实践而变得更加深刻和扎实。

构建高质量学习圈

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地方,同学本身就是一本本厚重的、活生生的教科书。那些最会学习的人,深谙此道,他们非常善于经营自己的“学习社交”。但这种社交,绝非是觥筹交错间的泛泛之交,而是有目的、有深度、高质量的“学习圈”构建。

他们会主动识别并链接那些能给自己带来认知启发的同学。比如,一位做消费品品牌的同学,会主动找到班上做互联网技术和做供应链金融的同学,组织一个私董会式的小组讨论,专门探讨如何用数字化手段赋能自己的品牌。在这些小组里,大家遵循着几个不成文的规则:

  • 坦诚开放: 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遇到的真实难题和失败经验。
  • 深度聆听: 不打断,不评判,真正去理解对方的语境和挑战。
  • 建设性挑战: 提出尖锐但善意的问题,帮助对方看到思维盲区。
  • 价值互换: 每个人都既是“学生”,也是“老师”,贡献自己的专业洞见。

这种高质量的学习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外脑”和“支持系统”。它不仅能解决具体的业务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的思想碰撞,每个人的认知边界都在被不断拓宽。他们明白,未来商业领袖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链接和整合智慧的能力。在长江商学院,他们提前演练并掌握了这种能力。他们不仅向教授学习,更在同学身上学习,把整个班级,乃至整个校友网络,都变成了自己终身学习的平台。


总结与展望

回顾在长江商学院的这段宝贵经历,那些“最会学习”的同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最终可以归结为一套完整的、动态的、知行合一的学习系统。他们不仅仅是在“学知识”,更是在“学如何学习”。总结起来,这些杰出学习者的习惯可以概括为:

  1. 跨界连接的思维模式: 他们不满足于孤立的知识点,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相互关联的认知网络。
  2. 以提问为核心的探索精神: 他们用高质量的问题来驱动深度思考,挑战既有范式,追求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3. 学以致用的刻意练习: 他们将企业作为学习的试验场,通过“假设-实践-反馈”的闭环,将理论内化为能力。
  4.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社交策略: 他们有意识地打造高质量的学习圈,通过与优秀同伴的深度互动,实现智慧的共振与放大。

这些习惯,不仅让他们在EMBA的学习中收获满满,更重要的是,为其未来的事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再次印证了,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有效的能力。对于任何渴望成为终身学习者的个人或组织而言,这些从长江商学院的顶尖学霸身上观察到的习惯,都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未来的研究或许可以进一步量化这些学习习惯对企业家决策质量和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从而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学习如何学习”的奥秘。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