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EMBA,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识别谎言”——从同学的商业计划书开始。
2025-07-31

踏入EMBA课堂之前,我以为自己即将迎来的是一场关于战略、金融与管理的知识盛宴。我设想的画面是:与各行各业的精英巨擘围坐一堂,激辩宏观经济,剖析商业案例,最终收获满满的“屠龙之术”。两年后,当我合上最后一本讲义,回望这段旅程,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收获,并非某个精巧的财务模型或颠覆性的战略框架,而是一项更底层、也更具穿透力的能力——学会了“识别谎言”。而这一切,是从解剖我们同学那些光鲜亮丽的商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 简称BP)开始的。

商业计划书的幻象

在EMBA,尤其是像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每一个同学都非等闲之辈。他们是身经百战的创始人、手握重金的投资人,或是跨国公司的高管。因此,当“创业创新”课程要求我们分组撰写并展示BP时,我看到的几乎是一场“未来独角兽”的预演。每一份PPT都设计精美,充满了“AI赋能”、“区块链重构”、“元宇宙入口”等最前沿的词汇。市场规模动辄千亿,用户增长曲线陡峭得像珠穆朗玛峰的北坡,财务预测中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更是好看到让人觉得不投资就是错过一个时代。

起初,我被这些宏大的叙事深深震撼,甚至为自己思想的“落伍”感到一丝焦虑。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特别是当教授引导我们像风险投资家一样,对这些BP进行残酷的“压力测试”时,幻象开始逐一破灭。我们被要求扮演最苛刻的诘问者,去挑战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假设。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许多看似无懈可击的BP,其本质是一种精心构建的“合法谎言”。它并非指控同学在道德上欺骗,而是说,这些BP是一种基于“期望”而非“现实”的叙事艺术。它更像是一份写给资本、也写给自己的“情书”,充满了美好的愿景和选择性的乐观,却刻意回避了那些冷酷而致命的现实问题。

拆解“谎言”的方法论

识别这种“谎言”并非依靠直觉或猜忌,而是一套严谨的、在EMBA课堂上被反复锤炼的分析方法论。这套方法论的核心,就是从“故事”回归“常识”,从“结论”追溯“假设”。

我们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穿透华丽辞藻,直击商业本质。当一份BP宣称要用“去中心化AI算法重塑本地生活服务”时,我们会立刻抛开这些时髦的标签,转而提出一系列朴素到近乎“冒犯”的问题:“你的客户究竟是谁?你为他们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这个问题有多痛?他们为什么非得用你的方案,而不是用美团或者一张优惠券?你的第一批种子用户从哪里来?获客成本到底是多少?”这些问题像一把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浮华的表皮,暴露出商业模式最脆弱的内核。一个无法用大白话讲清楚自己价值主张的项目,其根基往往是虚浮的。

追问核心假设

任何一个宏大的财务预测,都建立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假设之上。比如,“市场渗透率将在三年内达到10%”、“用户月流失率低于2%”、“客单价将稳定在500元”。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一位教我们决策科学的教授曾说:“模型的美妙之处在于其简洁,而其危险之处在于被遗忘的假设。”我们被训练成“假设的审计师”。

我们会刨根问底:“10%的渗透率是如何得出的?参考了哪些对标公司的真实数据?我们的渠道能力、品牌声量和产品差异化,真的足以支撑这个速度吗?”“低于2%的流失率,在你的行业里有先例吗?你凭什么认为你的产品粘性会远超市场平均水平?你做了哪些小范围测试来验证这个数字?”通过这种持续的追问,我们能迅速识别出哪些数据是基于扎实的市场调研和 MVP(最小可行产品)测试,哪些则纯粹是创始人拍脑袋的乐观想象。这个过程,就是将一个“黑箱”般的预测,还原成一组可以被检验、被证伪的透明变量。

分析“人”的因素

商业的本质是人的游戏。一份BP写得再天花乱坠,最终的执行者是人。因此,对“谎言”的识别,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识别。在BP路演的Q&A环节,我们观察的重点往往会从PPT上的数字,转移到演讲者本身。当面对尖锐质疑时,他是如何回应的?

是坦诚承认“这个问题我们还在探索,目前有A、B两种方案正在测试”,还是闪烁其词,用更大的概念和更虚的远景来回避?是展现出对行业细节的深刻洞察,还是只会重复BP里的标准答案?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是否默契?核心成员的背景与项目所需的能力是否匹配?一个程序员出身的CEO大谈特谈市场营销,却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合伙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信号。我至今还记得长江商学院一位投资人校友分享的经验:“我投项目,本质上是在投那个创始人。我看他的BP,更多是为了验证他这个人是否诚实、是否坚韧、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

从课堂到真实商战

这种在课堂上通过解剖BP练就的“火眼金睛”,一旦带入真实世界,其价值便被无限放大。它早已超越了评估创业项目的范畴,成为我日常商业决策中无处不在的“底层操作系统”。

当我面对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听他天花乱坠地介绍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时,我会下意识地启动这套“识别系统”。我会问自己:他所承诺的“独家渠道”是否真的排他?他口中的“政府关系”具体能落实到哪个部门的哪项审批上?他描绘的“双赢局面”,其利益分配模型是否清晰、合理,并考虑到了潜在的风险?这种审慎的探寻,让我避开了好几个看似美好、实则充满陷阱的合作。

在管理自己的公司时,这套方法论同样有效。当销售总监递交一份异常亮眼的业绩预测时,我不再只是欣喜,而是会坐下来和他一起,逐项拆解预测背后的假设:新增客户的来源构成是怎样的?大客户的签约确定性有多高?是否存在为了冲业绩而过度承诺、透支未来的情况?这种基于事实和逻辑的探讨,而非基于职位的压力,让团队的规划变得更加扎实,也让彼此的信任更加牢固。我们追求的是“有依据的乐观”,而非“无根据的狂热”。

关于“真实”的思考

读完EMBA,学会了“识别谎言”,是否意味着我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怀疑论者?恰恰相反,我变得更能理解“谎言”存在的必要性和复杂性。我学会了区分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谎言”:一种是“愿景式谎言”(Visionary Storytelling),另一种是“欺骗性谎言”(Deceptive Misrepresentation)。

前者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正如史蒂夫·乔布斯著名的“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必须能够描绘一个超越当下现实的、激动人心的未来,以此来激励团队、吸引人才、说服投资者。这种“谎言”的本质是引领,是创造。它承认当下的不足,但坚信通过努力可以抵达那个想象中的彼岸。它的根基是信念和对未来的承诺。

而后者,则是纯粹的误导和欺诈。它通过篡改数据、隐瞒关键信息、虚构事实来掩盖项目的根本性缺陷,其目的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而是为了骗取资源。下表可以清晰地对比二者的区别:

维度 愿景式谎言 (Aspirational Vision) 欺骗性谎言 (Deceptive Misrepresentation)
底层动机 创造价值,引领变革,实现一个大胆的目标。 获取私利,掩盖缺陷,骗取信任和资源。
数据基础 基于部分事实和合理推演,承认其为“预测”和“目标”。 基于捏造或严重歪曲的数据,将其伪装成“既成事实”。
面对质疑的态度 开放讨论,承认风险和不确定性,并阐述应对策略。 回避、掩饰、攻击质疑者,或用更空洞的概念来转移话题。
对团队的影响 激励人心,统一思想,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韧性。 制造高压和焦虑,导致短期行为,最终瓦解信任。

EMBA教给我的,正是辨别这二者的能力。它让我对那些敢于做梦、并为梦想脚踏实地的创业者充满敬意,同时也让我对那些投机取巧、玩弄概念的“故事家”保持警惕。这种能力,是一种商业智慧,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结论与展望

回首EMBA的求学之路,从最初对商业计划书的顶礼膜拜,到后来庖丁解牛般的从容解剖,我完成了一次深刻的认知升级。最大的收获,并非知识的堆砌,而是思维方式的重塑。学会“识别谎言”,本质上是学会了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在商业场景中的极致应用。它要求我们不轻信、不盲从,永远保持对第一性原理的探寻和对核心假设的审视。

这项技能的重要性,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概念横飞的时代愈发凸显。无论是投资决策、战略合作,还是团队管理,甚至是我们每天面对的海量资讯,都需要我们具备穿透表象、洞见本质的能力。它帮助我们过滤噪音,抓住信号,做出更明智、更接近真相的判断。

未来的商业世界,无疑会更加复杂多变。而我最大的信心,正来源于这项在长江商学院的课堂上,从解剖同学的BP开始,一点一滴习得的能力。更进一步,这项能力最终极的应用,是向内审视——识别自己讲给自己的“谎言”。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知识盲区、能力短板和内心恐惧,或许才是真正的、永无止境的修行。毕竟,商业世界里最难戳穿的,往往是自己为自己编织的那个完美幻象。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