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世界里,一位企业高管的成功,早已不再仅仅取决于他/她的智商(IQ)和专业技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意识到,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深刻影响着决策质量、团队凝聚力和企业韧性的“软实力”——比如情商(EQ)和逆商(AQ),正变得愈发重要。那么,对于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商业领袖的顶尖学府,如长江商学院,其EMBA课程是否会将这些关键的“软实力”纳入培养体系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其融入方式远比开设几门独立的“情商课”要来得深刻和系统。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通常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和运用自身及他人情绪的能力。在高层管理中,高情商意味着更强的同理心、更有效的沟通、更卓越的团队激励能力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不再是“管人”的技巧,而是“领导人”的艺术。
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并没有一门课的名字直接叫“情商培养”,但对EQ的锤炼却无处不在,它如盐入水,深度融入在课程设计的每一个细胞里。首先,在核心的领导力与组织行为学模块中,课程会引导学员深入探讨人性、动机和团队动力。通过对经典商业案例的复盘,学员们不仅仅是分析战略的对错,更要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案例中创始人的焦虑、管理层的博弈、员工的期望与恐惧。这种“代入式”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高强度的情商训练,它迫使你跳出自己的视角,去感知和理解复杂商业情境中每一个“人”的情绪和立场。
其次,长江商学院极为重视的“人文课程”,如哲学、历史、国学与艺术,为情商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乍一看,这些课程似乎与商业管理相去甚远,但它们恰恰是探究人类情感与心性的最佳途径。学习王阳明的“心学”,可能让你在面对内部纷争时,更能做到“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从而做出更符合本心和团队利益的决策;品读莎士比亚的戏剧,能让你洞察权力、欲望和背叛背后复杂的人性纠葛。这些课程的终极目的,是帮助这些已然成功的企业家们“向内看”,提升自我认知(Self-awareness)——这是情商的基石。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你无法管理他人,除非你首先能管理好自己。” 而管理自己的前提,就是深刻地了解自己。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 AQ),又称挫折商,衡量的是人们在面对和克服逆境时的能力。在一个充满“黑天鹅”和“灰犀牛”的时代,企业随时可能遭遇市场突变、技术颠覆、供应链中断等重大危机。领导者的逆商,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风暴中站稳脚跟,甚至化危为机。
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对逆商的培养,同样是实践导向和体验式的。大量的案例教学中,充满了企业遭遇困境、濒临破产甚至彻底失败的故事。教授们会引导学员们进行“压力测试”,反复推演:如果你是当时的CEO,面对现金流断裂、核心团队出走、市场信心崩溃的局面,你会如何决策?每一个决策背后需要承担怎样的风险和后果?这种高强度的模拟思辨,能有效锻炼学员在极端压力下的心理素质和战略定力。这远比空洞地讲述“要坚强”来得有效,它是在一次次思想的沙盘演练中,构建起强大的心理“肌肉记忆”。
此外,EMBA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场逆商的修炼。学员们大多是身居高位的企业决策者,他们需要在处理繁忙工作、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完成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小组讨论的激烈交锋、海量阅读的压力、论文写作的挑战,无一不是对个人精力、时间和意志力的考验。更重要的是,长江商学院汇聚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在这里,你曾经引以为傲的成功光环可能会被淡化。你需要学会在一个“高手如云”的环境中,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同学请教,甚至接受观点的被挑战和被否定。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打破舒适区、重塑自我的逆商提升之旅。它教会你如何在逆境和挑战中保持谦逊、开放和坚韧的学习心态。
情商与逆商的培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长江商学院独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双重奏”,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塑造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
课程设计上,从宏观的全球化视野到微观的消费者洞察,从前沿的科技创新到经典的国学智慧,这种跨学科的整合,旨在为学员构建一个多元、立体的认知框架。一个拥有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感的领导者,在面对本土市场的短期挫折时,会拥有更强的战略定力和更宽广的解题思路,这便是AQ的体现。一个能从哲学中汲取智慧、从艺术中获得感悟的领导者,会更能理解团队成员的内心世界,从而进行更有效的激励与沟通,这便是EQ的升华。
教学方法上,长江商学院极力倡导“知行合一”。除了课堂上的教授讲授(Knowing),更强调案例讨论、商业模拟、团队项目(Doing),以及最终导向个人心性与格局提升的自我反思(Being)。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互动学习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你的同学,可能就是你潜在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甚至是未来的“麻烦制造者”。如何在小组合作中化解分歧、凝聚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课堂辩论中清晰表达观点又不失风度?如何从同学分享的失败经历中汲取教训?这一切,都是真实商业世界的预演,是情商与逆商最生动的实践课堂。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更直观地理解这种融合:
教学环节 | 如何培养情商 (EQ) | 如何培养逆商 (AQ) |
案例分析 | 理解案例中各方角色的情绪与动机,培养同理心。 | 分析企业在危机中的决策过程,学习危机管理与战略调整。 |
团队项目/小组讨论 | 练习协作、沟通、冲突解决,建立信任与人际网络。 | 面对团队内部分歧、时间压力等挑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
人文课程 (哲学/历史等) | 深入自我认知,提升个人修养,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 从历史兴衰中获得宏大叙事视角,建立面对挫折的平常心。 |
全球化模块 | 学习跨文化沟通技巧,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逻辑。 | 置身于陌生的商业与文化环境,锻炼适应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校友网络与活动 | 建立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资本,学习与不同背景的人有效互动。 | 从校友的成功与失败故事中获得启发,获得强大的支持系统。 |
回到最初的问题: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会涉及“情商”和“逆商”的培养吗?
答案是明确且深入的。它并非通过几门标签化的课程来“教授”情商与逆商,而是将这两种核心素养的培养,系统性地、沉浸式地融入到了整个EMBA项目的血液之中。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高水平的同侪互动以及深刻的人文关怀,长江商学院致力于塑造的,不仅仅是拥有先进商业知识的“管理者”,更是具备强大内心、温暖人格和坚韧意志的“领导者”。
对于未来的商业领袖而言,智商和专业知识决定了你能走多快,而情商和逆商则决定了你能走多远,以及在风雨中能站多稳。选择一个像长江EMBA这样重视全方位能力培养的平台,无疑是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进行的一项极具价值的长期投资。未来的商业教育,也必将更加重视这种对“人”的全面塑造,因为归根结底,商业的本质,是关于人的事业。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