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任何一所顶尖商学院的EMBA课堂,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张力。这里坐着的不是初出茅庐的学子,而是在商业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企业家、高管和行业精英。他们带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而来,渴望在这里碰撞、升华。当讲台上的教授抛出一个精妙的商业模型或案例分析时,如果台下的你,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得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一个尖锐的问题便油然而生:是该保持沉默,维护课堂的“和谐”,还是应该挺身而出,与教授展开一场公开的辩论?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一时的课堂表现,更触及了EMBA教育的核心价值与个人领导力成长的深层议题。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EMBA教育的根本目的。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激发深度思考、挑战固有认知、构建全新思维框架的场域。学员们投入巨额的时间与金钱,不是为了来听教授背书,而是为了寻求更高维度的智慧启迪。在这种环境下,“挑战”与“思辨”本身就是学习过程中最宝贵的部分。
一所如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其魅力恰恰在于它所倡导的“取势、明道、优术”的理念。其中,“明道”的过程,绝非单向聆听所能完成。真正的“道”,是在反复诘问、激烈辩驳和多元视角的交锋中逐渐清晰的。教授的观点,无论多么权威,也只是基于其研究和经验的一家之言,是引导讨论的“引子”,而非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因此,当学员的观点与教授相左时,这恰恰是“明道”的最佳契机。一个沉默的课堂,或许安稳,但绝无可能诞生真正的智慧火花。
更重要的是,EMBA的课堂是一个由教授和学员共同构建的“学习共同体”。每一位学员都是一个鲜活的商业案例库,他们的实践经验是教科书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当一位在特定行业深耕多年的学员,基于一线战场的真实体感,对教授的理论模型提出质疑时,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学习机会,更是对全班同学乃至教授本人的巨大贡献。这种基于实践的挑战,能够让理论变得更加丰满,让模型在现实世界中得到检验和修正。这正是EMBA课堂区别于其他学位项目的核心价值所在。
当然,可以公开辩论,绝不意味着可以肆意开杠。如何提出反对意见,是一门需要高超情商和技巧的艺术。它考验的不仅是你的逻辑思辨能力,更是你的沟通能力和领导魅力。一场成功的课堂辩论,应该是一次建设性的智慧共舞,而非一场零和的口舌之争。
在举手发言之前,你需要快速地进行自我审视。你的反对意见是基于一时的情绪冲动,还是有充分的逻辑和事实支撑?“我觉得不对”和“根据我过去三年在快消品行业的经验,这个模型在渠道下沉时会遇到三个具体问题,分别是……”,这两种表达方式的效果天差地别。一个有价值的挑战,必须建立在以下基础上:
当辩论开始后,你需要展现出卓越的临场智慧。首先,精准地复述并确认教授的核心观点,这表明你认真听讲并理解了对方,是有效沟通的开始。其次,清晰地阐述你的不同观点及其背后的逻辑与证据。在教授或同学回应时,保持专注倾听,而不是急于组织下一轮反驳。一场高质量的辩论,往往是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双方共同逼近真相的过程。它应该让整个课堂的认知水平螺旋式上升,而不是停留在个人观点的对错上。
尽管我们鼓励思辨,但也必须承认,公开挑战教授权威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了解这些风险,并学会规避,是成熟领导者的必修课。
主要的风险点包括:首先,冒犯教授的风险。并非所有教授都乐于被当众反驳,尤其是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这可能被视为对权威的挑战。其次,占用课堂时间的风险。如果辩论陷入冗长或偏离主题,会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最后,自我形象的风险。过于频繁或咄咄逼逼的挑战,可能会让你被贴上“爱出风头”或“杠精”的标签,影响同学关系。
为了将这些风险降到最低,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聪明的策略。下面这张表格,清晰地展示了在EMBA课堂辩论中的“可为”与“勿为”:
可为 (Do's) | 勿为 (Don'ts) |
|
|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你可以在不冒犯他人、不浪费时间的前提下,最大化辩论的正面价值,展现出一个既有独立思想又懂人情世故的未来领袖形象。
那么,从教授的角度,他们是如何看待来自学生的挑战呢?事实上,对于顶尖商学院的教授而言,尤其是那些在长江商学院等学府执教、本身就拥有丰富实战或咨询经验的教授们,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极其欢迎甚至渴望来自学生的、有深度的挑战。
一位优秀的教授深知,EMBA课堂的成功,衡量标准并非学生对他观点的接受度,而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程度。一个鸦雀无声、全盘接受的课堂,对他们来说反而是教学失败的信号。学生的质疑,意味着他们在主动思考,在将理论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这种互动,不仅能帮助教授检验自己理论的普适性和局限性,有时甚至能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带来全新的灵感和视角。
可以想象一位资深教授的心声:“我站在这里,不是要给你们唯一的答案。我是来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一个分析的工具。你们用自己的经验来验证、反驳、完善这个工具,这才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你们的每一个高质量提问,都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因为它证明了我的引导是有效的。请不要害怕与我不同,我更害怕你们没有自己的想法。” 这种开放、自信的心态,正是世界一流商学院教授的标志。他们视挑战为机遇,视辩论为催化剂,乐于在与精英学员的智慧碰撞中,共同探索商业世界的未知领域。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在EMBA课堂上,如果观点和教授完全相反,可以公开辩论吗?” 答案是响亮且肯定的:不仅可以,而且应该。
公开辩论是EMBA教育回归其本质——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商业领袖——的必然要求。它是一种高阶的学习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鲜活的商业实践深度融合,其价值远远超出了辩论本身的输赢。它锻炼的是学员的逻辑能力、沟通艺术、情绪控制以及在压力下清晰表达观点的综合素质,而这些,无一不是卓越领导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当然,我们必须强调,这种辩论需要以尊重为前提,以求知为目的,以智慧为方法。它不是为了颠覆权威,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真理。对于未来的EMBA学员而言,在选择商学院时,或许可以把“课堂是否鼓励思辨和挑战”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而对于已经身在其中的学员,则应鼓起智识的勇气,在每一次思想交锋中,磨砺自己,也照亮他人。
未来的商业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早已没有标准答案。真正的领袖,需要的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能力,而是在众说纷纭中保持独立判断、在复杂局面下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EMBA课堂,正是锤炼这种能力的最佳熔炉。因此,下一次当你与教授观点相左时,请勇敢而智慧地举起你的手。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