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选择的路口,尤其是关乎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职业生涯与人生格局的重大抉择面前,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甜蜜的烦恼。对于许多有志于在中国商业浪潮中登顶的企业家和高管而言,选择长江商学院,似乎总绕不开一个经典的问题:我究竟是为其创始人、项兵院长那“取势、明道、优术”的宏大理念所感召,还是被那份星光璀璨、几乎囊括了中国商业半壁江山的校友名单所吸引?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二选一”,更像是一场关于灵魂深度与现实资源的深度对话。
任何一所伟大的学府,都离不开一位拥有远见卓识的灵魂人物。对于长江商学院而言,项兵院长无疑就是那座思想的灯塔。他的理念,并非传统商学院教科书里那些冰冷的模型和公式,而是一种根植于全球视野、深谙中国国情,并融入了深厚人文关怀的商业哲学。这套哲学,是吸引无数已经功成名就的企业家重返课堂的根本原因。
项兵院长提出的“新一代商学院”概念,本身就极具颠覆性。他反复强调,未来的商业领袖不能仅仅是精于计算的“经济动物”,更应是具备全球视野、人文关怀、社会担当和创新精神的“全人”。因此,在长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能看到大量超越传统商科范畴的内容。从历史、哲学、宗教的探讨,到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分析,再到对社会创新和公益慈善的重视,这一切都旨在帮助学生“取势”——看清世界大势与未来方向。这种对“道”的探寻,远比对“术”的操练来得更为根本和长远。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项兵院长的理念,正是要为这些顶尖的“行者”们,提供一个可以抬头看路、静心思考的平台,让他们在“行”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这种理念的吸引力,在于它精准地切中了中国顶尖企业家的痛点。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创始人面临的瓶颈往往不再是具体的管理技巧或融资渠道,而是自身的认知边界和格局高度。他们渴望跳出日常的繁杂事务,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审视自己的事业、时代与人生。长江商学院提供的,恰恰是这样一个“认知升级”的场域。在这里,学习不再是为了获得一个立竿见影的工具,而是为了完成一次思维模式的迭代。这是一种无形的、却又至关重要的软实力投资,其回报是长期的、指数级的。
当然,我们无法回避长江商学院那份极具分量的校友名单。马云、史玉柱、牛根生、冯仑……这些名字串联起来,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当代商业史。这份名单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财富和声望,更是一个由信任、资源和机遇构成的强大网络。对于任何一个身处商业世界的人来说,这种吸引力都是具体而实在的。
这个圈层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巨大的资源协同效应上。在一个班级里,你左边坐着的可能是互联网巨头,右边坐着的可能是实体制造业的隐形冠军。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可能随时会演变成一场真实的商业合作洽谈。这种同学间的链接,其效率和信任度远非普通的商业社交所能比拟。它打破了行业壁壁垒,将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等关键要素进行高效的重组和匹配。许多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和影响深远的投资,都可能诞生于课间的一次闲聊或是一场晚宴的交流中。这是一种“化学反应式”的价值创造,是长江校友网络最直观的“硬通货”。
然而,如果仅仅将校友圈层理解为资源互换的平台,那就大大低估了它的深层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顶级的“同侪学习”(Peer Learning)社群。与一群同样优秀、甚至在某些领域远超自己的人为伍,本身就是一种最深刻的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战略思考,都是最鲜活、最宝贵的商业案例。在长江,学习的主体不仅是教授,更是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这种源于实践的智慧碰撞,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启发和冲击,迫使你不断反思和迭代自己的认知。正如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所说:“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进入长江,就意味着你将自己的“平均值”设定在了一个极高的水准之上。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理念和校友名单,到底哪个更重要?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长江商学院的价值体系中,这两者并非相互割裂,而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共同谱写了一曲雄浑的交响乐。项兵院长的理念是这首交响乐的“总谱”,而强大的校友群体则是演奏出华彩乐章的“乐手”。
首先,正是因为项兵院长前瞻性的办学理念,才吸引了那批最具远见和思考能力的企业家。他们选择长江,本身就是对这种理念的认同。他们不是来学习如何赚钱,而是来探寻“为何而战”以及“如何赢得未来”。可以说,是理念这块“磁石”,精准地吸附了与之同频共振的“金刚钻”。没有“取势、明道、优术”的顶层设计,长江商学院很可能只会沦为一个高端的社交俱乐部,而无法成为一个思想策源地。
反过来,强大的校友群体又成为了理念的最佳实践者和传播者。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格局和视野,应用到自己的企业经营和社会活动中,用一个个成功的商业案例,生动地诠释了长江理念的价值。他们的成功,反过来又极大地提升了长江商学院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这个正向循环,使得理念和人脉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校友网络为理念的落地提供了土壤和养分,而理念则为这个网络注入了灵魂和方向,使其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更是一个价值共同体和思想共同体。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进行对比:
维度 | 项兵院长的理念 | 强大的校友名单 |
核心吸引力 | 认知升级、格局提升、思想引领 (软实力) | 资源链接、商业机遇、圈层背书 (硬通货) |
价值体现 | 长期、根本性、影响决策质量 | 直接、即时性、影响业务发展 |
学习方式 | 课堂讲授、跨学科思考、人文熏陶 | 同侪学习、案例分享、实践互动 |
最终目标 |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担当的商业领袖 | 构建一个高效协同、价值共创的商业生态 |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理念代表的是一种塑造未来的“软实力”,而校友名单则代表着一种解决当下的“硬通货”。对于一个成熟的商业领袖而言,两者缺一不可。没有软实力的硬通货,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投机;而没有硬通货支撑的软实力,则容易沦为空中楼阁的清谈。
综上所述,“我选择长江,是因为项兵院长的理念,还是因为它的校友名单?”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清晰。选择长江,既不是单纯地为情怀买单,也不是功利地投奔圈子。真正的选择,是选择一个由顶层理念和顶级社群共同构成的、完整的、动态演进的商业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项兵院长的理念是顶层的“操作系统”,它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价值观和运行逻辑;而星光璀璨的校友们,则是这个系统上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应用程序”(APPs)。你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灵魂的操作系统,也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实用APP的系统能有多大价值。选择长江,就是将自己接入这个强大的系统,既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又能与无数顶级的“APP”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价值的倍增。
对于未来的申请者而言,或许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我准备好融入这个生态系统了吗?我希望在这个系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如何才能在吸收理念滋养的同时,也为这个强大的校友网络贡献自己独特的价值?当想清楚这些问题后,最初的那个“二选一”的困惑,自然会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将是对于即将开启的这段非凡旅程的无限期待。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