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宴的璀璨灯光亮起,当手中摇曳的红酒杯映出张张雄心勃勃的脸庞,对于每一位EMBA学子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碰撞与资源链接的绝佳场域。尤其是在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汇聚了各行业领军人物的平台上,每一次酒会、晚宴都像一个微缩的商业生态系统。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觥筹交错间游刃有余,进行一场场“有效社交”,而不是在“你好,你是做什么的?”之后陷入沉默,最终沦为“尬聊”的背景板?这门学问,既是艺术,也是一门可以习得的技术。
有效的社交,绝非是名片的机械交换,或是流于表面的寒暄。它的核心在于建立有意义的连接,发现共同的价值点,并为未来的合作与互助埋下种子。这需要我们从心态、准备、技巧到后续跟进,进行全方位的修炼。本文将为你揭示,如何在EMBA的社交场上,告别尬聊,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连接者”。
在踏入任何一个社交场合之前,最需要调整的,其实是我们的内心。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展现出什么样的姿态,说出什么样的话,最终收获什么样的结果。许多人将社交活动视为一种“狩猎”,目标明确地去“捕获”最有价值的人脉。这种功利心过强的心态,往往会让你显得急切、不真诚,反而让对方产生戒备心理。
真正高段位的社交者,抱持的是一种“农夫心态”。他们不急于一时一地的索取,而是将每一次交流都看作是播种和耕耘。他们关注的不是“我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而是“我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点?”、“我能为你提供什么价值?”或者“从你的经验中我能学到什么?”。这种心态的转变,会让你整个人放松下来,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正如组织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在《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中提到的“给予者”(Giver)概念,那些乐于分享、不求即时回报的人,长期来看反而能建立最稳固、最有价值的人际网络。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句兵法,在社交场上同样适用。盲目地闯入一个满是行业精英的晚宴,就像是没看地图就进入了热带雨林,很容易迷失方向。有效的社交,始于精心的准备。这里的准备工作,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了解他人和准备自己。
首先,尽可能地了解活动背景和参与者。主办方通常会提供活动流程和部分重要嘉宾的名单。花点时间研究一下,看看哪些人的背景、行业或最近的动态是你特别感兴趣的。比如,你发现一位嘉宾最近主导了公司的一项重要数字化转型,而这正是你目前面临的挑战,那么一个绝佳的聊天切入点就诞生了。这种有备而来的交流,远比随机的“你好”要深刻得多,也更能体现你的专业和尊重。
其次,准备好你自己的“故事包”。很多人在被问到“你是做什么的?”时,只会干巴巴地报上公司和职位。这不仅无趣,也无法展现你的独特性。你应该准备几个不同版本的自我介绍和故事,以应对不同的场合和对象。这些故事可以包括:
<li><strong>项目故事</strong>:一个你亲身经历的,能体现你解决问题能力或领导力的项目案例。</li>
<li><strong>兴趣/热情故事</strong>:工作之外,你对什么充满热情?是攀岩、是公益、还是研究宋代瓷器?这能迅速拉近距离,展现你多维度的形象。</li>
你可以像下面这样,为自己建立一个简单的“故事银行”:
故事类别 | 核心内容 | 适合的交流对象/场景 |
职业挑战故事 | 如何带领团队在三个月内完成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供应链优化项目,关键转折点是什么。 | 与面临类似管理挑战的同学、对运营效率感兴趣的潜在合作伙伴。 |
行业洞察故事 | 对于“新消费品牌出海”的独特见解,结合最近读到的一份报告和自身观察。 | 同行业或上下游产业链的同学,投资人。 |
个人兴趣故事 | 去年去尼泊尔徒步EBC的经历,关于极限环境下团队协作的感悟。 | 几乎所有场合的破冰,展现坚毅、有趣的个人特质。 |
晚宴上,最艰难的时刻莫过于端着酒杯,逡巡许久,却不知如何开启第一句对话。一个好的开场,是成功的一半。请务必抛弃那些“查户口”式的开场白,比如“您是哪个公司的?”“您是做什么行业的?”。这种问题过于直接,容易把天聊死,也显得你除了功利目的外,对眼前这个人本身毫无兴趣。
高情商的开场方式,通常是基于情境、观察和真诚的赞美。试试下面这些方法:
破冰之后,如何避免对话滑向尬聊的深渊,将它引向深入,是“有效社交”的核心环节。关键在于,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提问者和倾听者。对话的艺术,不在于你能说多少,而在于你能引导对方说多少。
多使用开放式问题(以“什么”、“为什么”、“如何”开头),少使用封闭式问题(用“是”或“否”就能回答)。例如,不要问“你喜欢你的工作吗?”,而要问“在您的工作中,最让您有成就感的部分是什么?”。前者可能得到一个“还行”的敷衍回答,而后者则可能开启一个充满激情的故事。可以尝试使用经典的FORD模型来引导对话,它安全、普适,又能触及人性的柔软层面:
在整个过程中,请记住“倾听”的重要性。积极的倾听包括眼神交流、点头示意,以及适时地总结和反馈,比如“所以,您的意思是……”“这听起来非常有挑战性”。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被认真倾听和理解时,他会更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正如沟通大师戴尔·卡耐基所言:“要想让别人对你感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对别人感兴趣。”
一场成功的社交,不仅要有精彩的开场和深入的交流,还要有一个得体的结尾。很多人聊得兴起,却不知如何结束一段对话,要么突然消失,显得无礼;要么拖沓冗长,让双方都感到疲惫。学会优雅地退场,是高情商的体现。
当你觉得对话已经达到一个不错的节点,或者你需要去认识更多人时,可以用一些礼貌的方式结束。关键在于:表达感谢、重申价值、为未来铺垫。
这里有一些可以参考的“退场白”:
一个漂亮的收尾,能让对方感觉意犹未尽,并对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为后续的联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酒会和晚宴只是建立连接的起点,真正的关系维护,发生在活动之后。如果你在晚宴上与某人相谈甚欢,交换了名片或联系方式,却再无下文,那么这次“有效社交”的成果就大打折扣了。后续跟进,是检验你诚意和专业度的“试金石”。
跟进的黄金时间是24-48小时内。一条精心撰写的短信或邮件,能瞬间唤醒对方的记忆。跟进的内容切忌空洞,一定要与你们当时的谈话内容相关联。例如:
持之以恒的、有价值的跟进,才能将一次短暂的相遇,转化为一段长期的、互相信任的伙伴关系。
总而言之,在EMBA的酒会、晚宴上实现“有效社交”,绝非一蹴而就的易事,它是一套需要刻意练习的组合拳。从调整心态,将“索取”变为“给予”开始;到做足功课,带着诚意和准备入场;再到掌握技巧,用高情商的方式破冰、深入、退场;最后,通过真诚跟进,将短暂的交谈沉淀为长久的关系。这一切的核心,都指向两个字:真诚。
对于身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商学院的精英们来说,社交场上的每一分投入,都是在为自己构建一个强大而温暖的“价值网络”。这个网络不仅能在商业上为你赋能,更能在人生的长河中,为你提供宝贵的智慧和支持。所以,下次当你再次端起酒杯,请记住,你不是在“尬聊”,而是在精心编织一张属于未来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网。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