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身居高位的企业家们常常被一种无形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所包围。他们是决策者、是领航员,却往往缺少一个能够真正卸下防备、坦诚交流的“树洞”。然而,在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中,一个名为“私董会”(Private Board of Directors)的小组学习模式,却奇迹般地打破了这层坚冰。在这里,一群身价不菲、在各自领域叱咤风云的商界精英,能够做到真正的“推心置腹”,并对彼此的分享恪守“绝对保密”的承诺。这并非偶然,而是一套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机制在背后支撑的结果。
“私董会”能够建立信任的第一块基石,源于其极为严苛且巧妙的成员筛选机制。这并非简单的随机分组,而是一个基于“同频共振”和“异业互补”原则的精密组合过程。首先,所有成员都经过了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严格的入学筛选,这意味着他们在认知水平、事业成就和社会阅历上已经处于一个相对齐平的层面。这种“门当户对”的背景,天然地消除了因地位悬殊可能带来的沟通障碍和心理隔阂,为平等对话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小组的内部构成。一个典型的“私董会”小组,会刻意地将来自完全不同行业、不存在直接商业竞争或利益冲突的同学组合在一起。一位是互联网新贵的创始人,一位是传统制造业的掌舵人,另一位或许是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家。这种“非利益冲突”的设定,从源头上杜绝了成员因担心商业机密泄露给竞争对手而有所保留的可能性。同时,行业的巨大差异性也带来了视角的极大丰富性,当一位成员提出困惑时,他能得到的不是同行狭隘的经验,而是来自多个维度、充满启发性的“局外人”洞见。这种结构,让每个成员既是安全的倾诉者,也是宝贵的“镜子”。
如果说成员筛选是信任的基础,那么明确、严苛且被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契约,则是“推心置腹”和“绝对保密”的制度保障。在“私董会”小组成立之初,所有成员都需要签署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保密协议。这份协议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流程,更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它明确规定:在小组内讨论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模式、财务数据、人事困境、家庭烦恼,都必须“上锁”,终生不得向小组成员以外的任何人泄露。
这种“铁律”文化,远不止于保密。小组内部还建立了一系列沟通准则,这些准则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每一次讨论中: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其独特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私董会”与传统董事会的差异:
特征 | 长江EMBA“私董会” | 传统公司董事会 |
---|---|---|
目标 | 帮助“案主”个人成长,解决深层困惑 | 为公司股东利益负责,监督和决策公司事务 |
氛围 | 安全、保密、共情、非评判 | 正式、严肃、问责、结果导向 |
沟通方式 | 分享经验、深度提问、启发思考 | 汇报、质询、辩论、投票表决 |
核心关系 | 同侪(Peers),是彼此的镜子和教练 | 法律和利益关系,代表不同股东群体 |
“私董会”的每一次会议,都不是随意的闲聊或“头脑风暴”,而是遵循一套被验证过无数次的、高度结构化的议事流程。这套流程由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教练(Coach)或引导师(Facilitator)来主持和守护。这位教练通常是学院的教授或外部专家,他的角色并非参与讨论,而是确保整个过程不偏离轨道,像一个“流程守护者”,捍卫着小组的议事规则和安全氛围。
一次典型的“私董会”会议流程大致如下:
这套严谨的流程,其精妙之处在于,它强制性地将人们习惯性的“给建议”冲动,转变为“助人思考”的模式。它相信,对于一个企业家面临的复杂问题,最好的答案往往不在别人那里,而在他自己心中。小组成员的角色,是提供多面镜子,照亮他思想的盲区,最终由他自己找到那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当筛选、规则和流程都到位后,一个独特的“心理场域”便会自然形成。在这个场域里,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共情”和“示弱”。企业家在日常工作中,被要求永远坚强、果断、正确。他们习惯了戴着盔甲示人,因为任何一丝软弱都可能被视为管理的漏洞。但在“私董会”这个绝对安全的环境里,他们被鼓励,甚至被要求“卸下盔甲”。
当第一位成员勇敢地分享自己因为战略失误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的焦虑,甚至谈及自己因此夜不能寐、与家人关系紧张时,他所展示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商业领袖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犯错、会痛苦的普通人。这种真诚的“示弱”,非但不会引来嘲笑或轻视,反而会激发其他成员强烈的共情。大家会发现,原来“你遇到的坑,我也踩过”,“你深夜的焦虑,我也曾经历”。这种“我也是”(Me too)的共鸣,是建立深度情感连接最强大的催化剂。
正如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中所指出的,“脆弱性是信任的基石”。当一个成员愿意暴露自己的脆弱,就等于向其他人发出了最高级别的信任信号。这种信任是会传染的,它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A的坦诚,换来了B的共情和坦诚;B的坦诚,又鼓励了C的敞开心扉。久而久之,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的,就不再是简单的同学关系,而是一种类似于“战友”甚至“家人”的情感纽带。在这种关系中,“推心置腹”成了自然而然的行为,“绝对保密”则成了每个人发自内心想要去捍卫的共同荣誉。
综上所述,长江商学院EMBA的“私董会”小组之所以能够做到“推心置腹”和“绝对保密”,绝非偶然或仅凭成员的个人素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成果。它巧妙地融合了四个关键要素:
这套机制的核心,是深刻洞察了企业家群体内心深处对高质量陪伴和深度思考的渴望。它超越了传统的案例教学和课堂学习,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持续终身的、动态的、实践性的学习与成长平台。这不仅是解决当下商业难题的“智囊团”,更是修炼心性、提升格局、对抗孤独的“能量场”。
展望未来,这种基于信任和深度的“私董会”模式,其价值和应用场景或许可以进一步拓展。它是否能被引入到非营利组织、科研团队甚至政府机构中,帮助不同领域的领导者突破认知瓶颈?这种模式对培养下一代领导者的“情商”和“逆商”又有何启示?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世界里,像长江商学院“私董会”这样能够让人“推心置腹”的组织形式,其价值将愈发凸显。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