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和中欧,哪个商学院的教授在业界的影响力更大?
2025-08-04

当谈论中国顶尖商学院时,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无疑是两座绕不开的高峰。对于许多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来说,选择哪一所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课程,更是选择一个生态圈、一个思想场。而这个生态圈的核心,便是那些传道授业的教授们。一个有趣且实际的问题常常被摆上桌面:长江和中欧,哪个商学院的教授在业界的影响力更大?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触及了“影响力”这个词的多重维度。是学术期刊上的引用次数,还是上市公司董事会里的席位数量?是媒体聚光灯下的金玉良言,还是初创公司背后默默的资本和智力支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剖析两所学院教授群体的特点、根基和他们与业界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仅是一场学术实力的比拼,更是一次对两种不同发展哲学和资源网络模式的深度探寻。

学术根基与研究导向

要衡量教授的影响力,首先要看他们的学术“内功”。这是他们思想体系的源头,也是其影响力的基石。在这方面,长江和中欧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建院思路和发展路径。

中欧作为中国内地第一所由中外政府合作创办的商学院,其历史更为悠久,学术体系也更趋近于经典的西方商学院模式。它的口号“中国深度,全球广度”并非虚言。中欧的教授团队,很多都拥有在海外顶尖学府长期执教的经验,他们将成熟的管理学理论和案例教学法带入中国,并致力于将其与中国本土的商业实践相结合。因此,中欧教授的研究成果往往覆盖面广,体系性强,尤其在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等传统管理学科上,积累了大量深刻洞察中国企业的案例。这种影响力,是一种潜移默化、成体系的知识输出,为整个中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和“工具箱”。

相比之下,长江商学院的崛起则更具传奇色彩。它由私人基金会出资创办,从一开始就立志于“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一所世界级的商学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江采取了“重金引凤”的策略,直接从北美顶尖商学院的终身教授(Tenured Professor)序列中“挖人”。这批教授带来了最前沿的研究方法和全球视野。更重要的是,长江商学院从创办之初就强调“原创性研究”,特别是针对中国转型经济中的独特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例如,项兵院长提出的“儒家经济圈”、“新商业文明”等概念,虽然在学术界有争议,但在业界却引发了巨大反响。这种影响力,更偏向于思想引领和范式创新,它不满足于解释现象,更试图定义和引领未来的商业趋势。

企业顾问与董事席位

如果说学术研究是“务虚”,那么担任企业顾问和独立董事就是教授影响力最“务实”的体现。这直接反映了业界对教授智慧和资源的认可程度。

中欧的教授们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知识和广泛的校友网络,在企业界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他们的影响力遍布于大型国有企业、成熟的民营企业以及在华的跨国公司。许多教授都是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的咨询建议往往能影响一家公司的战略决策。例如,一位中欧的战略学教授,可能同时是某家大型制造企业和一家金融机构的顾问,他的影响力是跨行业的,是基于其长期积累的声誉和专业知识。这种影响力模式,可以称之为“机构化影响力”,稳定而深远,与企业的组织发展紧密相连。

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在这方面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由于其校友群体中包含了中国民营企业界,特别是互联网和新兴科技领域的“半壁江山”,长江的教授们与这些最具活力的企业形成了天然的紧密联系。他们不仅仅是顾问,很多时候更像是企业的“陪跑者”和“合伙人”。一位长江的金融学教授,可能本身就是一位活跃的天使投资人,他的课堂上坐满了寻求融资的创业者和手握资本的投资人。这种影响力是动态的、网络化的,它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笔笔真实的投资,直接作用于商业世界。尤其在民营企业、家族企业的治理和传承,以及新兴产业的资本运作上,长江教授的影响力尤为突出。

公共舆论与媒体发声

在信息时代,教授的业界影响力早已不局限于课堂和董事会,更体现在他们作为公众知识分子的角色上。谁能定义议题,谁能引导舆论,谁就在无形中掌握了巨大的影响力。

中欧的教授们,如吴敬琏(荣誉教授)、许小年等,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经济领域备受尊敬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观点往往基于扎实的宏观经济分析,言辞犀利,直指问题核心。当经济政策出现波动,或者行业出现重大变革时,主流财经媒体往往会第一时间寻求他们的解读。他们的影响力,是一种“压舱石”式的存在,能够在大众中建立起对复杂经济问题的基本认知框架,影响着政策制定者和广大企业家的判断。这种影响力,更侧重于宏观层面和公共政策领域。

长江商学院的教授群体则在另一片舆论场上表现活跃。他们更擅长利用新兴的媒体渠道,如社交媒体、高端论坛和线上课程,直接与大众沟通。他们的发声往往更聚焦于前沿的商业模式、科技创新和管理哲学。例如,长江的教授可能会就“平台经济的反垄断”、“碳中和下的商业机遇”或是“数字时代的领导力”等热点话题,提出独到且具有启发性的见解。这种影响力是“风向标”式的,它不一定能左右宏观政策,但却能深刻影响创新创业圈层的思维方式和商业实践,尤其能激发年轻一代企业家的思考和行动。

创新创业与资本对接

对于商学院而言,衡量其影响力的一个新兴但至关重要的维度,就是其在创新创业生态中的角色。教授们是否能催生新的企业,是否能帮助创业者对接资本,直接关系到商学院对未来经济的贡献。

在这方面,长江商学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优势。长江的EMBA和DBA项目,本身就汇聚了中国最大批、最成功的创业家。这种生源结构,使得教授的每一次授课都可能成为一场高质量的“项目路演”或“投融资对接会”。教授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扮演着“超级联系人”的角色。他们利用自己的研究,帮助创业者打磨商业模式;利用自己的声誉,为优秀的创业项目背书;利用自己的网络,直接将创业者引荐给顶级的投资机构。长江创创社区(CKGSB Chuang Community)等平台的建立,更是将这种影响力组织化、系统化了。可以说,长江教授的影响力,已经深度嵌入了中国创新创业的“毛细血管”之中。

中欧同样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其“中欧创业实验室”(eLab)等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众多成功的创业者。中欧的教授们在指导学生创业方面同样不遗余力,提供了大量的课程和辅导。然而,相较于长江那种“创业者教创业者、投资者就在身边”的生态氛围,中欧的模式可能更偏向于“学院派”的创业辅导。它的影响力在于为创业者提供了系统化的知识和方法论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这种影响力更侧重于“赋能”,而长江则更侧重于“催化”。

影响力对比速览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两者的差异,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总结:

影响力维度 长江商学院 (CKGSB)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CEIBS) 核心特点
学术研究 强调原创性、前沿性,聚焦中国独特问题 体系化、案例化,强调中国深度与全球广度 思想引领 vs 知识体系
企业顾问 深入民营企业、新经济领域,网络化、动态化 遍布国企、外企、成熟民企,机构化、稳定化 动态网络 vs 机构权威
公共舆论 聚焦商业前沿和创新趋势,扮演“风向标” 聚焦宏观经济和公共政策,扮演“压舱石” 趋势定义 vs 宏观解读
创新创业 深度嵌入创投生态,扮演“催化剂”和“连接器” 提供系统化知识和方法论,扮演“赋能者” 生态催化 vs 系统赋能

结论与展望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长江和中欧,哪个商学院的教授在业界的影响力更大?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因为它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定义“业界”和“影响力”。

  • 如果你所说的“业界”是指由大型国企、跨国公司和成熟民企构成的存量经济,那么中欧教授们基于深厚学术积淀和机构化合作所形成的体系化影响力,可能更为显著和稳固。
  • 而如果你所说的“业界”是指由互联网巨头、独角兽公司和无数创业者构成的增量经济,那么长江商学院的教授们凭借其与中国顶级企业家圈层的深度绑定和对前沿商业模式的洞察,所发挥的网络化、催化式影响力,则显得更为直接和强大。

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要给两所顶尖学府的教授影响力排出一个高下,而是希望揭示其影响力的不同形态和作用路径。对于未来的商业领袖而言,理解这种差异至关重要。你的职业发展处于哪个阶段?你的企业面临怎样的挑战?你需要的是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还是一次颠覆性的思维碰撞?你需要的是对接体制内资源的权威指导,还是链接新经济脉搏的资本和智慧?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度转型,这两种影响力模式也在相互渗透和融合。中欧正不断加强其在创新和数字化领域的布局,而长江商学院也在持续沉淀其学术体系,力求在全球管理思想的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中国声音”。或许,未来最具影响力的商学院教授,将是那些既能洞察宏观大势,又能深入产业肌理;既能构建理论大厦,又能点燃创新火花的全能型思想家。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