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江EMBA听到的,关于“企业传承”最真实、最残酷的忠告。
2025-08-04

坐在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堂里,窗外是上海陆家嘴璀璨的灯火,室内却是一片异样的安静。那晚的课程主题,是每个在座的企业家都无法回避,却又心存忌惮的话题——“企业传承”。我们这群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多年,自认为见惯风浪的“老船长”,本以为会听到一些关于股权设计、家族信托的常规理论。然而,一位头发花白、自己也曾亲历过传承阵痛的教授,却用几句平淡而又分量千钧的话,彻底击碎了我们所有温情脉脉的幻想。那是我在长江EMBA听到的,关于“企业传承”最真实、最残酷的忠告,它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这个包裹着亲情、财富与权力的复杂命题。

能力,而非血缘定江山

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大多白手起家,企业如同自己的亲生孩子,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因此,一个最朴素、也最根深蒂固的念头便是:将这份家业传给自己的子女。这似乎是天经地义,合乎人伦常情。教授的第一句忠告,就直击这块最柔软也最脆弱的“软肋”:“你的企业,首先是一个社会公器,然后才是你的家族资产。选择接班人,唯一的标准应该是能力,而不是血缘。”

这句话在教室里引起了小小的骚动。我们习惯了将公司视为“我的”,将子女视为“我的”延伸。但教授接着解释,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它就承载了无数员工的家庭生计、上下游产业链的稳定、乃至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将这样一个“社会公器”交给一个能力不足、兴趣不在此,仅仅因为他(她)姓氏与你相同的接班人,不仅是对企业的不负责,更是对员工、对社会、乃至对子女本人的不负责。这无异于将一艘巨轮的舵,交到一个只会开小舢板的人手中,其结局几乎注定是触礁沉没。

更残酷的现实是,“创一代”身上的企业家精神,几乎是不可遗传的。那种从零到一的魄力、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在绝境中求生的坚韧,是特定时代与个人经历共同锻造的产物。“富二代”们在优渥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或许拥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系统的管理知识,但他们往往缺少父辈那种“光脚”的狠劲和对事业发自内心的饥渴感。强行将他们按在不属于自己的王座上,最终可能既毁了企业,也毁了孩子本可以拥有的、更适合他自己的人生。因此,第一条忠告的核心是:打开心胸,在家族内部和外部,用同样的、严苛的标准去寻找最合适的“船长”,而不是固守于“太子”的执念。

传承,是制度而非交接棒

许多创始人将传承想象成一场百米接力赛,到了某个时间点,把手中的“接力棒”——权力、资源、客户关系——交给下一代,任务便宣告完成。这是一种极其危险且天真的误解。教授给出的第二条忠告是:“传承不是一次性的交接,而是一个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制度建设过程。你真正要传的不是权力,而是一个没有你也能良性运转的制度。”

想象一下,一家企业的灵魂人物,其权威往往建立在长期的个人魅力、关键决策的成功以及错综复杂的人脉网络之上。这些是高度“属人化”的资产,无法像文件一样交接。如果企业的运转严重依赖创始人的“一言堂”或“刷脸”,那么一旦创始人离场,整个体系很可能瞬间崩塌。接班人即便拿到了“尚方宝剑”,也无法号令那些只认老帅的旧部,更无法复制创始人与银行、政府、核心客户之间的私人情谊。

因此,真正的传承,是从创始人“当打之年”就要开始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比如一个能真正发挥作用的董事会,引入独立董事,让决策不再依赖某个人,而是依赖于规则和流程。它还包括建立“家族宪法”或family office(家族办公室),明确划分家族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规定家族成员进入企业的门槛(比如必须有外部工作经验、达到某个职位等),从制度上避免因“分家”而导致的内耗。正如长江商学院课堂上反复强调的,最成功的传承,是“铁打的营盘”,而非“铁打的兵”。创始人最大的成功,不是培养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接班人,而是建立一个强大到“不再需要自己”的组织。

放权,是信任更是智慧

“我知道要放权,但我就是不放心。”这是几乎所有创始人的心声。他们害怕接班人犯错,把辛苦打下的江山败掉;他们也害怕自己一旦放权,就会被边缘化,失去人生的价值感。针对这种普遍的焦虑,教授的第三条忠告显得尤为深刻和富有人情味:“放权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一场有计划、有控制的‘授权演习’。允许犯错,是接班人成长必须付出的学费,而这笔学费,由你来支付,总比未来让市场来清算要便宜得多。”

一个从未独立决策、从未承担过失败后果的“储君”,是不可能真正成熟的。创始人需要做的,不是将接班人放在无菌的温室里,而是为他(她)搭建一个安全的“拳击台”。先从一个部门、一个项目、一个子公司开始,授予其完整的决策权和人事权,并明确告知:“在这个范围内,你是老板,赚了是你的功劳,亏了你得负责拿出解决方案。”创始人此时的角色,应该从“总司令”转变为“总教练”,在场外观察、提醒,但在非致命性问题上,绝不轻易伸手干预。

这个过程对创始人而言是痛苦的,它需要极大的克制和智慧。看着接班人走弯路、花冤枉钱,就像看着自己的心头肉被割。但只有经历过这些,接班人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学会为自己的决策负责,并从失败中汲取最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创始人需要为自己规划好“退位”后的人生。是专注于战略和投资,还是投身于慈善和爱好,找到新的价值锚点,才能真正从心理上接受权力的转移,完成从“企业家”到“家族领袖”或“精神导师”的身份转变。这种体面的放手,既是对接班人的最大信任,也是对自身人生的另一种成全。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当讨论进入深水区,一个终极问题浮出水面:如果子女确实不适合经营企业,那家族的财富和心血该如何延续?这引出了教授最“残酷”也最现代的一条忠告:“学会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开。让家族成为‘食利者’,把企业交给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去‘耕种’,这才是基业长青的终极密码。”

这个观点颠覆了“我的企业我做主”的传统观念。但纵观全球顶级的百年家族企业,如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等,其长盛不衰的秘诀,恰恰在于很早就完成了这种分离。家族成员作为股东,通过家族委员会和董事会来行使所有者的权利——决定公司的战略方向、任免CEO、监督财务状况、分配利润。而公司的日常经营,则完全交给一个由市场上最顶尖人才组成的职业经理人团队。这样一来,既保证了企业经营的专业性,又避免了家族内部的纷争干扰到企业的正常运作。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区分不同角色的职责:

角色 核心关注点 主要职责
家族委员会 (所有者) 家族价值观、长期愿景、财富管理、家族成员培养 制定“家族宪法”,决定利润分配原则,向董事会提名董事
董事会 (治理者) 公司战略、风险管控、重大投资、CEO任免与考核 聘请和解雇CEO,审批年度预算和战略规划,确保公司合规运营
CEO及管理团队 (经营者) 日常运营、市场竞争、执行效率、业绩增长 制定并执行业务计划,打造高效团队,完成董事会设定的业绩目标

这种模式,让家族成员可以“拥有”企业,而不必“束缚”于企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成为艺术家、科学家或慈善家,同时依然享受企业带来的财富收益。企业则卸下了家族的包袱,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以纯粹的商业逻辑去参与市场竞争。这无疑是残酷的,因为它要求创始人放弃对企业绝对的、事无巨细的控制;但这又是最真实的,因为它遵循了现代商业文明的基本规律。

总结与反思

走出长江商学院的课堂,黄浦江的夜风吹在脸上,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醒。那晚听到的关于企业传承的忠告,之所以“真实”,是因为它剥离了所有温情脉脉的客套,直面问题的本质;之所以“残酷”,是因为它要求我们这些创始人去对抗人性中最强大的本能——控制欲和对血缘的偏爱。

总结起来,这些忠告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

  • 去人治化:从依赖个人魅力转向依赖制度建设。
  • 去家族化:在经营层面,以能力为唯一标准,拥抱职业经理人。
  • 去控制化:创始人要完成从“皇帝”到“导师”的心理蜕变,学会优雅地放手。

企业传承,这个看似遥远的议题,其实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被纳入思考的范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传给谁”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关乎企业治理、家族关系和个人智慧的系统工程。它考验的,不仅仅是创始人的商业头脑,更是他的人生格局与终极智慧。或许,对于我们这一代创业者而言,最伟大的“作品”,不是我们亲手创建的企业帝国,而是我们能否亲手缔造一个足以让这个帝国穿越周期、基业长青的传承制度。

EMBA新闻

EMBA在线咨询/预报名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



2025年秋季入学考核


近期面试时间:
8月19日 北京
8月20日 上海
提交资料截止8月15日


ckgsbemba@ckgsb.edu.cn

在线申请

申请条件: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姓名 *

邮箱 :

职位 * :(仅限副总裁以上职位申请)

年营业额*:(仅限年营业额3亿元以上申请)

手机 *

公司名称 *

省份 :*

是否拥有多家公司的股份:

是否接受老师一对一拜访:

请您准确填写完整信息,后续会有招生老师与您联系。以上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长江EMBA报名。

×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全国统一招生与课程咨询热线

400-700-8558

ckgsbemba@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