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例中心  >  以史为鉴,看中国经济的长期潜力  

以史为鉴,看中国经济的长期潜力


作者:李伟、谷重庆 首发平台:大势看财经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7日

2023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上半年的经济数据:

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同比增速为5.5%。

分季度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第二季度增长6.3%。从环比看,第二季度GDP增长0.8%。

数据甫一公布,国内外各方都对数据进行了各种不同的解读。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目前出现了疲乏的现象,其证据就是第二季度0.8%的GDP环比增速,而第一季度GDP的环比增速为2.2%。
当然,有唱空的就有唱多的,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大家关注的指标不一样,即使指标是一样的,解读也会不一样,因此出现不同、乃至对立的观点,没必要大惊小怪。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对经济的分析大多集中于对短期经济增长的讨论,比如今年能否实现政府的增长目标,中国是否应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进一步带动经济增长,等等。

这些讨论都非常重要,但过于关注短期的问题,会让我们忽视更重要的长期问题,会陷入一种一叶障目的状态。

笔者希望可以跳脱开来,在浅析一下短期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分析中国经济的长期潜力。

01 中国经济的短期问题

首先说笔者的结论: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存在较大的困难,而且一些问题是结构性的,不容易解决,但从长期来看,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保持乐观的态度。

先来看来短期的问题。

中国经济在短期上至少有三个问题比较重要:

一是经济增速下滑。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2015年不变美元(刨除了通胀和汇率变化)计算,2022年中国的GDP同比增速仅为3.0%。

遥想16年前的2007年,中国的GDP同比增速曾高达14.2%。即使是10年前的2013年,中国的GDP同比增速也有7.8%。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增速下滑是非常快速的。

我们知道经济增速会下滑,但这样快速的下滑是正常的吗?

二是人们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足。

这方面有很多的数据和例子可以佐证,比如近两年很多人不是在加杠杆买房,而是在去杠杆提前还贷。

人们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足,对收入增长的预期减弱,这导致大家开始以负债最小化来作为目标安排个人的财务分配。个人去杠杆的行为带来了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总需求的减弱。

除了居民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足之外,民营企业对未来的期望也不像过去那么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投资意愿也有所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23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同比增速为3.8%,但民间投资的同比增速反而是下滑了0.2%。

与之对比的是,2022年民间投资的同比增速还有0.9%。

三是居民消费率过低。

中国经济有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但核心的问题就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过低。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这在经济指标中的体现就是居民消费的多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上篇文章《中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根源在这》已经阐述过,笔者在此不予赘述。从时间上来说,这依然只是一个短期问题。

02 中国经济的潜力

1949年建国后,中国仿照苏联建立了一套计划经济体制,但这套体制失败了,中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增长乏力。

1978年之后,中国将整个工作的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并逐步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上比计划经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这套新的经济体制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大家当时心里都没有把握。

出人意料的是,市场经济释放出了巨大的活力,带着中国经济迅速腾飞。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按2015年的不变美元计算:

从1978年到2022年,中国的GDP年均同比增速高达9.1%。

在相同的口径下,1978年中国的GDP为3644亿美元,而2022年这一指标已膨胀至163252亿美元,后者是前者的约45倍。

这样跨越式的经济发展恐怕是当初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要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继续保持年均9.1%的同比增速肯定是不现实的,但中国经济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呢?

对这个主题的思考与判断事关我们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大问题。

过去我们总觉得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现在似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已大不如前了。真的是这样吗?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现在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各有各的论据,吵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对此的意见是看看历史上的案例。

历史上有很多国家都实现了对先进国家的经济追赶,比如说我们的邻国日本。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以2015年的不变美元计算:

1960年,日本的人均GDP是6261美元,美国是19135美元,日本是美国的32.7%。

2022年,日本和美国的人均GDP已变为36032美元和62867美元,前者是后者的57.3%。

按照这组数据我们计算可知,从1960年至2022年,日本和美国的人均GDP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9%和1.9%。

下面我们以此为基础来做一些简单的推算。还是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以2015年的不变美元计算:

2022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1560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8.4%。

上文已述,1960年日本的人均GDP就是美国的32.7%了,18.4%离32.7%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在不考虑人口因素的前提下,假如美国人均GDP在未来继续保持1.9%的年均增速,那么在20年的时间内,即2042年要让中国人均GDP与美国人均GDP的比值从18.4%增长至32.7%(日本1960年的水平),这需要中国人均GDP的年均增速达4.9%。

我们进一步推导,还是在不考虑人口因素的前提下,假如美国人均GDP在未来继续保持1.9%的年均增速,那么在60年的时间内,即2082年让中国人均GDP与美国人均GDP的比值从18.4%增长至57.3%(日本2022年的水平),这需要中国人均GDP的年均增速达3.9%。

不要小看这个3.9%,这是刨除了通胀和汇率变化之后的复合增长率。在复合增长率之下,人均GDP在60年间2个百分点(中国3.9%的增速与美国1.9%的增速)的差别最后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假如上面的假设和计算最后都变为现实,那么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即使到2042年,中国的人均GDP也还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32.7%小于33%)。到2082年,这个指标连60%都没有迈过(57.3%小于60%)。

还记得今年中国政府的经济增速目标吗——5%。

对于快速追赶发达经济体的新兴经济体来说,假设经济发展没有陷入长期停滞,那么经济增速大体上还是会逐步下滑的,直至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例如美国的1.9%。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可以设想在一个新兴经济体崛起的过程中,其经济增速很可能将会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

从这一点延伸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平均增速无论是3.9%,还是4.9%,都意味着中国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中,经济完全可以保持在高于5%的增速水平上。

进一步说,让我们暂时丢掉这些数据、假设和计算,那么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5%的增长目标很可能意味着我们现在对经济增长的态度过于悲观了。

03 事在人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过去我们推行了错误的经济政策,经济规律惩罚了我们。后来我们在相当程度上改正了这些政策,经济规律奖赏了我们。

假如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算,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尚不满两百年的历史。在这近两百年的时间中,我们走过了一段非常曲折的道路,跌宕起伏,惊险万状,以致有历史学家将其称为“历史的三峡”。

在近代史中,中国经济真正的发展实际上就是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时期。虽然在改革开放早期中国一穷二白,但决策者实行了总体上正确的经济政策,在国内允许民营企业发展,同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打开国门,积极融入全球生产链。

在这样的政策组合下,中国制造开始崛起,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数亿人摆脱了贫困。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走过了前一半的路,接下来的路并不好走,至少不比前一半的路好走。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一系列的头疼问题,至少短期是这样的。

或许我们在未来会出现经济的疲弱,甚至是某种程度的衰退,那我们准备好应付这些挑战了吗?

必须说,在经济学家的眼中,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是没有结构性问题的,出现危机是常态,而非个例,这方面看看美国的例子就会明白。

自从1980年代以来,美国先是爆发了储贷协会危机,后又是高科技股泡沫的崩盘,再后来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里我们还没包括1930年代的大萧条。

美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但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不断调整使得美国经济总体上披荆斩棘,一路前行,最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美国是如此,新兴市场国家也没有逃脱这个窠臼,这方面我们可以看看韩国在1998年的例子。

韩国在1998年出现了金融危机,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就是国内既得利益集团劫持了公共政策,掠夺公共资源,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主要就是财阀。

多年来,在财阀的胡作非为下,韩国的金融体系沉疴难治,这样的局面终于在1997年无法维持了。

1998年,韩国发生了全面的金融危机,这沉重地打击了韩国经济,当年韩国经济是负增长。穷人数量从600万增加到1000万,自杀和离婚率剧增了近50%,吸毒人数增加了35%,犯罪率增加超过了15%。[1]可以说,韩国当时简直是一片混乱、哀鸿遍野。

然而,韩国政府和民众面对危机并没有退缩。他们团结起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金融体系进行了重组和注资,破除了财阀“太大而不能倒闭”的神话,等等。

韩国上下在面对危机时展现了巨大的勇气,他们卓有成效的努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因此韩国虽然遭受了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但其在危机后很快就继续发展,而且国内的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健康。

按世界银行的数据,以2015年的不变美元计算:

1997年韩国的人均GDP是15072美元,1998年跌至14196美元,但1999年很快反弹至15712美元。

2022年韩国该指标已升至33645美元,达到了与日本并驾齐驱的程度(在相同口径下,日本2022年人均GDP为36032美元)

韩国的例子告诉我们,危机并不可怕,不敢直面危机,不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应对危机,这才是最可怕的。

曾有人问笔者,为什么你经常指出中国经济中的种种问题,但却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抱有很大的信心?

笔者的回答是纵观世界,像中国人这样勤奋努力、积极求进的人民,有几个呢?日本和韩国都发展起来了,中国没理由发展不起来。

《国际歌》里面有一句歌词叫做“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这个结论在经济领域也是适用的。

短期我们虽然面对一系列棘手的难题,但只要我们直面现实,坚决推进改革开放,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那么任何一个经济危机都阻挡不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中国经济依然大有可为。

一切都不是天注定。事在人为永远是颠沛不破的真理(全文完)。

学院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