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作引,江海为证。11月18日,长江商学院2025年毕业典礼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举行。
18位长江商学院教授代表亲临现场,与来自DBA、EMBA及MBA项目的1326名毕业生共赴荣耀之约,回望逐梦途中的深耕笃行与硕果盈枝,共绘未来征途的璀璨蓝图。


江承海纳,势启新章。伴随着由DBA及CEO项目校友、万兴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吴太兵及其万兴科技团队使用AIGC技术定制打造的开幕视频,这场未来盛宴的序幕徐徐展开。
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副院长滕斌圣担任主持人,以数字人惊艳开场,依次开启“共见·势启新时代”“共鉴·行道新未来”“共建·薪火共传承”三大篇章。乘时代之风,破未来之浪,携手师生与校友共同启航新征程。


滕斌圣
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战略研究副院长

李海涛
长江商学院院长、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
长江商学院院长、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李海涛以《因梦想而伟大》为题发表院长寄语,向1326名同学圆满完成学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
李海涛院长表示,成立23年来,长江始终秉持着“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初心,坚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不断在商学管理教育领域开拓一系列引领式创新。而长江的新梦想,就是在而立之年,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商学院。
2025年是世界新旧秩序的关键转折点,涌现出特朗普关税战、AI智能体爆发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变化,将深刻影响未来20年的发展逻辑。李海涛院长强调,面对百年不遇之大变局,长江商学院将重点帮助中国企业家应对三大变革:
● 第一,人工智能+。DeepSeek横空出世让全球重估中国的科技实力,背后反映了中美竞争格局已然发生变化。长江商学院将以“十年万企”为目标,发起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构建国内商学院中最完整的阶梯式AI+学习项目,同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闭环。
● 第二,全球化。在新旧秩序的碰撞中,占全球1/2经济体量的“全球南方”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贸易的关键增长点。未来,中国企业应抓住新的全球化范式,把握协同出海的巨大机遇,让中国经验在全球南方落地。长江持续建设了一个覆盖全球40多所顶尖合作院校及机构的全球跨界学习平台,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成长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 第三,家族企业基业长青。中国5800多万户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据了民营企业总量的八成以上,这些企业的“创一代”正在集中进入交班期。他们能否顺畅地完成如此大规模的集中交班,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长江已经建立了包括“接力长江”“长青计划”等一系列完善的传承课程体系,赋能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携手开拓中国式企业基业长青之路。
李海涛院长还分享了学院发展的最新进展:今年学院引入了史上第一位CIO,实现了市场营销的数字化转型,并启动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一个校友交流互动的平台;长江北京新校区也将于明年春天投入使用。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创造未来,李海涛院长鼓励毕业生始终秉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走向更伟大的未来。

陈炎顺
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长江EMBA首期校友
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长江EMBA首期校友陈炎顺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题为《循“第N曲线”之道,拓基业长青新局》的主题演讲。他以京东方“三个30年”的转型发展历程为线,回溯京东方从电子管时期的“产业之光”,到改制重生迈入显示产业、开展柔性OLED产线布局,再到物联网转型“屏之物联”的三段式演进,强调在高投资、高产业集聚度的赛道中坚持创新与结构升级的重要性。
陈炎顺结合京东方的发展历程总结称,企业的长期发展关键在于三大底层逻辑:
●其一,战略的前瞻性与执行的坚定性,企业必须“取势”于国家战略,“明道”于产业本质,将自身发展深深嵌入国家现代化产业集群与高质量创新的大局之中;
●其二,制定适配自身发展的组织管理平台及人才发展体系,重协同而非孤勇,不在于个体的耀眼,而在于团队是否志同道合、角色契合,能否在“第N曲线”的跃迁中协同共进;
●其三,建立促进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京东方的“三心五气”(敬畏、感恩、超越之心,志气、士气、勇气、骨气、底气),支撑了企业在技术迭代的惊涛骇浪中锚定长续经营的坐标。
在本届毕业典礼中,“人工智能+”战略的发布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AI浪潮风起云涌,长江持续整合全球顶尖产学研资源,致力于打造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重构的中国第一商学院平台。

现场宣布,长江商学院即将发起和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引领企业AI数智化转型,构建面向2035年的全球AI产业赋能生态。在联盟创始主席团授聘仪式上,联盟主席李海涛院长为另外两位主席——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EMBA首期校友陈炎顺及迈富时创始人兼董事长、长江商学院数智经济学会会长、长江商学院校友赵旭隆颁发聘书。
赵旭隆表示,数智化转型已成企业的必修课,没有判断力就很难有选择力。AI+产业联盟具有三项核心作用:首先,依托长江教授与校友体系,为企业提供AI时代的战略思考与再学习机会;其次,把长江打造为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孵化土壤,链接资本与示范场景,推动落地;此外,借助庞大的校友社群与信任机制,围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真实需求,促成跨行业的应用协作。
流年换序,行者不息。23年间,长江学子与世界一流的顶尖学者深度对话、启迪思维,与志同道合的同学携手同行、相互成就,镌刻下无数难忘的瞬间。来自 EMBA 与 MBA 的优秀毕业生代表走上讲台,回望在长江的成长与收获,表达对教授们倾囊相授的感激,以及对学院教学工作的由衷谢意。


(左)阮天书,EMBA 41期优秀毕业生代表,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右)岳璐,MBA23级北京1班、可达智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合伙人
EMBA 41期优秀毕业生代表、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阮天书在发言中表示,长江是一片碰撞思想、链接资源的沃土,帮助同学拓宽商业视野、洞悉商业本质,获取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卓越的企业必然勇于担当,长江教会我们从“取势”的聪明走向“明道”的智慧。这份担当和情怀,是长江赋予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MBA 23级北京1班、可达智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合伙人岳璐分享了她的成长之路:从农村到北京,从中专到长江,岳璐用20年完成了一场沉静而炽热的自我超越。40岁重返校园,她清晨穿越半个北京赶课,通宵打磨作业,在班委落选后仍默默付出,最终以3.93 GPA和院长奖学金赢得认可。对她而言,最大的收获是找回了那个全情投入、敢于开始的自己。她将长江的基因化为滋养家庭的涓流,诠释了“江承”的真意:承接精神,传递力量。
长江商学院创办伊始,即秉持着“学术研究立校”的理念,鼓励大家投身于那些对社会重大问题、商业实践和公共政策产生真正影响的研究。毕业典礼上,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李学楠宣读“2025年度长江商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获奖名单并为获奖同学颁奖。

滕斌圣教授宣读Dean's List名单,李海涛院长为获奖毕业生颁奖。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坚定传承长江公益精神,持续为学院发展、校友成长贡献力量。

阎爱民
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高级副院长
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高级副院长阎爱民教授以“让你我的名字与长江相连”为题,回顾了长江与校友相互成就的历程。
回望创校岁月的筚路蓝缕与创新底色,阎爱民教授强调新校区将是“长江在地球上的第一个家”,明年春天投入使用后,将承载教学、研究、交流与艺术展示等多元空间功能,标志学院由创业期迈向巩固壮大的新阶段。
2026年是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学院成立第二十四年,长江也将以新校园开启新篇。阎教授诚挚邀请校友“回新家”相聚,并感谢所有已经或即将参与捐赠与共建的校友与伙伴,共同“把蓝图变成现实”。
青蓝永续,共建长江。从新生入学的感恩,校友组织的热情贡献,到毕业季的大爱回馈,老校友的返校长江情,一点一滴都凝聚着校友对长江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社会责任与商业向善的追求。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海涛院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高级副院长阎爱民教授,与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副院长周春生共同为获得“2025优秀贡献校友”荣誉的个人及组织代表颁发了捐赠表彰证书。

乐声铺陈情谊,歌声点亮回忆。12位分别来自EMBA和MBA项目的长江歌王们,用他们温暖的歌声为大家演唱《爱在长江》,为所有毕业校友送上最真诚的祝愿。


学位证书授予仪式,为整场典礼镌刻下最璀璨的高光印记。
以勤为径可抵学海深处,以智为航能越商道群峰。李海涛院长、阎爱民教授、周春生教授、张晓萌教授、李洋教授为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DBA)项目的23位毕业生颁发证书并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在毕业典礼现场,唯品会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长江商学院校友沈亚作为DBA毕业生代表,深情回顾自己在长江的学习历程。“取得博士学位让我的人生和事业走到了新的高度,它不仅是一纸文凭,更是在工作与生活中持续学习的精神象征。”沈亚表示。
滕斌圣教授、阎爱民教授、周春生教授、李学楠教授一一宣读1326位毕业生名单,全体出席教授为EMBA和MBA项目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拨穗。此时此刻,既是多年砥砺的清晰注脚,也寄托着对成长与前途的殷切期望。怀揣母校与师长的祝愿,毕业生将扬帆再启程,把新的篇章书写为自己的故事。



李海涛院长、张晓萌教授、李洋教授与每位毕业生合影,用镜头留住此时的欢欣与光彩。

岁月刻下成就,前路终会夺目。在“人工智能+、全球化2.0、家族长青”的新语境里,愿长江毕业生放远目光、落实脚步,以洞见为舵、以韧性为桨、以信义为帆,驶向更广的海域。前路光明,不因幸运,只因你们从不止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