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最新观点  

薛云奎:穿透财报第二部:《克服偏见》正式出版

薛云奎

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创办副院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创办副院长

 

《对酒》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

--唐·白居易

 

 

1.绝对的片面,相对的全面

宇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时空概念。“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i]。如果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大坐标,那么,人类乃至人类个体只不过是这个大坐标中的一粒微尘。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以及他所观察到的世界都只是一个微细的局部。 

如果我们根据一眼望出去的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而就此定义人类的样子,那么,很显然这个定义是片面的、局限的,这个结论很可能导致对黑种人、白种人以及其他种族的人类产生偏见或歧视。同样道理,财报信息及其分析结论也是片面的、局限的。绝对的片面,相对的全面。

[i]出自《文子•自然》:“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庄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二字连用,始见于《庄子·齐物论》曰:“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

 

2.企业没有第二个系统比财报信息更全面

很多人认为财报分析的结论是片面的,我完全赞同。不过,他们下结论的依据我却并不完全认可。有人说,财报分析之所以片面是因为财报信息只反映了一家企业财务上的收支往来,未能涵盖公司的战略、产品、技术、研发、经营、人事、法务、行政等方方面面,所以,财报分析的结论非常局限,不足以信。这话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却是因为不了解财报信息的本质而形成的错误观念。

我毫不否认财务只是公司管理职能中的一个职能,但同样我也无法否认,一家公司的所有交易和事项都必须纳入到财报系统中加以反映,哪怕是一分钱的交易或事项也不能有所遗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是全面的。甚至在企业管理中,没有第二个系统能够比它更全面。如果一家公司的战略、经营、管理、理财等等方面的活动与安排都必须通过交易或事项来完成,那么,财报信息便涵盖了所有方面的活动。因此,以此来说财报分析的结论是片面的,很显然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是因为不了解财报信息的全面性,才会得出这样的错误结论。

 

3.财报信息的先天局限

财报信息从采集企业交易或事项信息方面来说是全面的,但从会计专业的角度来说,它又客观上存在片面性或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所有的财报信息都必须以货币来表达,反过来,只有能够用货币来表达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够进入财报系统。它的好处是方便综合与汇总,但它的缺陷是能够用货币可靠计量的资源、交易或事项却有其自身的局限,很可能并不能涵盖公司所有重要的资源、交易或事项。比如说难以用货币可靠计量的发明创新能力、公司的政商资源、品牌声誉、祖传秘方、技术诀窍、方便法门等等,所以,这一缺陷对不同公司的影响程度会各有不同。但不能夸大其词或一概而论,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这些局限虽然会对总体有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是有限的。如果在财报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意识到这种影响,在结论上适当纠偏,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正或弥补它的固有缺陷。

(2)财报信息只是事后反映,而股票价格则是由未来预测所决定。所以,财报分析的结论不能直接用于对股票的定价。但这并不是说财报分析结论对股票定价是没有用处的。因为道理很简单,任何对未来的预测都必须基于对过去的理解。10年的财报分析固然不是全部,但它在某种程度上所揭示出来的公司发展规律和运行轨迹对预测公司未来增长和兴衰自然会提供极大的帮助。比如说一家公司资产规模的大小便表达了它的生产能力,所以,根据过去财报分析而编制未来前瞻性财报的方法,已然成为世界级公司管理的一种流行趋势。

当然,世事总是变幻无常的,以分析过去为基础而预测未来只是预测方法中的一种,也许它并不比中国古老的“易经预测”和吉普赛人的“水晶球占卜”先进多少,但它显然是更易于被受过现代西方管理教育的人士所接受的一种预测方法。

(3)财报信息是混浊的。从表面上看,财报信息是货币计量的、单纯的信息,但其实不然。财报的货币计量信息是混浊的、混淆的。比方说公司的无形资产,其中既包括一家公司的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技术性资产,也包括公司购买的土地使用权。把技术资产与土地使用权汇总在一起,其所表达的含义是混浊的而不是清晰的。再比如公司的大部分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但却也有部分金融资产是以目前的市场公允价值计量的,把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汇总在一起,这样的信息结果也同样是混浊的。再比如,一家公司的税后净利润既包含主营业务产生的利润,也包含出售资产或股权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当然,还有可能包含政府补贴、出口退税以及其他营业外收支等,所以,各种来源渠道的利润汇总在一起,用于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评价也会产生很大的混淆,这些都是财报信息的一些先天局限性,这就需要专业的财报分析去将这些混浊或混淆加以澄清。

 

4.财报信息是硬信息

信息时代的信息源是多种多样的,但公司财报也许是全球范围内共识程度最高的企业业绩与风险评估信息源。所以有人说,会计是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按照公认会计原则(GAAP)或权威会计准则所编制的财报信息,是一种格式化的标准信息,它建立了企业之间财报信息的可比性基础。虽然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所采用的会计标准各有不同,但公开资本市场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会计标准几乎是大同小异。为了使公开财报信息更具有可靠性,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报信息都要求必须有可靠证据的支持。可以说,所有公开资本市场上的每一项财报信息都是有可靠证据支持的信息。

除此之外,财报信息在正式披露前,还要求企业花费巨资聘请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加以鉴证或背书,以进一步表示它是值得人们信赖的、公允表达了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风险的硬信息。

如果根据这样的信息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仍然不可靠或者不可信,那么,又有其他什么样的信息会更加可靠呢?当然,信息的可靠性不等于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信息结论是基于信息进一步加工出来的产品。在分析过程中,的确有可能包含分析者的偏见与执念,因此,如何保证客观、独立、公允的分析过程,便成为财报分析结论是否值得信赖的关键。

 

5.克服偏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ii]因为道理很简单,你手里拿着锤子,心里就会产生拿着锤子的执念。同样,在财报分析的过程中,如果你有所动机或目的,你的分析结论自然也就很可能偏离它本来的样子,而成为你心目中或他人心目中想要的样子。克服偏见,对财报分析来说至关重要,这远远超越了财报分析方法本身的重要性。 

(1)财报分析不能预设立场

如果我们在分析一家公司的财报之前,就有了自己的动机、目的或立场,那么,也就相当于你的手里已经拿了一把锤子,你无非是想从你所要分析的财报中找出你想要的钉子。手拿锤子的人总能找到钉子,但它究竟是代表了整体还是局部,也许你自己也会浑然不知。

(2)全面的财报分析,会好于局部或个别指标的分析

财报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切忌断章取义。要克服对一家公司的局部放大到整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对整体有一个全局的认识,这就是我所倡导“四维分析法”。因为你只有在全面分析一家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和业绩基础上,才有可能得出符合全局的结论,从而避免偏见和断章取义。

(3)财报分析必须抓住要点,分清主次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iii]。全面分析只能防止遗漏重大事实。抓住要点和关键,才有可能防止片面和夸大其词。比如在财报分析的过程中,我曾经写过一个案例,东阿阿胶的种驴折旧问题。东阿阿胶公司在2018年初发布一个公告,说:“将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龄种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从原来的折旧年限为5年/净残值率为5%,变更为折旧年限为10年/净残值率为60%。”这个会计政策变更是显著的,而且,其变更结果会增加东阿阿胶公司的当期盈利。那么,它之所以做这样的会计政策与估计变更真的是为了操控公司的利润吗?答案又是否定的。因为东阿阿胶当年度的税后利润已超过20亿,而此项变更所可能增加的净利润只有区区300多万而已。所以,如果不把具体问题放在全局中加以权衡,抓住要点和关键,结论就很可能产生偏颇。 

同样,我们在分析一家企业经营是否成功时,首先是看它的销售增长,其次才是它的增长方式;我们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管理效率时,首先是看它的资产周转率,其次才是它的存货与应收款项的管理;我们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资产质量时,首先观察各项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以此来判断它在分析结论中的重要性,其次才是项目本身的可变现能力;我们在评估公司财务风险时,首先应当观察它的负债水平,其次才是它的负债结构和短期偿债能力;我们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业绩时,首先是看它的盈利,其次才是它的盈利构成与可持续性。明白了主次优先的原理,才不容易让我们误入歧途,形成偏见。

(4)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是了解报表信息本身的含义,“知其所以然”,是了解报表信息形成的机制、方法和原理。比方说商誉资产,不了解商誉为何物的人通常会认为企业有商誉,说明这家企业有好的口碑和声誉。这诚然也是不错的理解。但反过来,没有商誉资产的企业就没有好的口碑和声誉了吗?很显然不是。企业有没有商誉资产,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好的口碑和声誉,而在于企业之前年度有没有发生过溢价的股权收购或投资。一家公司积累的商誉资产越多,说明这家公司发生的购并越多,支付的购并溢价越多,而非只是声誉和口碑很好。

再比如说专利权。在企业的专利资产中,其中有一项核心专利帐面价值100万,但另外一项配套的辅助专利,却价值1000万。那么,是否1000万的配套专利价值要大过100万的核心专利价值呢?其实不然。专利资产的定价在报表中之所以错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核心专利是企业自身研发的专利,而配套专利是外购的专利。自身研发的专利因会计准则的原因,将研发过程中的支出费用化了,所以,能够资本化为资产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而外购的配套专利虽然没那么重要,但它表现的却是市场价值,所以,如果只看表面,就自然而然的本末倒置了。

再比如,老师问一个问题:说苹果公司是重资产公司还是轻资产公司?有同学说苹果公司是轻资产公司。老师拿出苹果公司的财报,在其3,753亿美元总资产中,非流动资产高达2,466亿美元,占总资产的65.72%。所以,同学结论说苹果公司原来是一家重资产公司。接着老师又拿出苹果公司的财报,说苹果公司2,466亿的非流动资产中包含有1,947亿美元的权益与其他投资,这部分股权投资占到总资产的51.88%,如果扣除这一部分资产,你还会认为苹果是一家重资产公司吗?显然不是。所以,说苹果公司是一家重资产公司的结论是正确的,说它是一家轻资产公司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如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结论自然也是偏颇的

(5)分析结论必须具有相互联系的两个以上的财报数据支持

财报分析的原则是“只表达客观事实,不表达主观愿望”,因此,财报分析的结论既不能有重大隐瞒或遗漏,也不能夸大其词或妄加推测。能够成为分析结论的证据必须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指标的支持。

比方说一家公司是不是高科技公司?我们需要在财报中考察一系列的指标,并且得到相互间的印证和支持。高科技公司由于其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导致其市场上的独特定位,其垄断性特征会推高其产品定价和高毛利。通常情况下,其销售毛利率越高,说明其产品的差异性或独特性越大。但仅有高毛利还不够,我们常常还需要考察它的高增长,因为高科技产品开创了人无我有的蓝海空间,如果它是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产品,其增长自然畅行无阻,所以,如果既有高毛利又有高增长的支持,我们通常便可在财报上认定其为高科技公司。如果仅有高毛利而没有高增长,这一方面说明公司营销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公司的高科技并不满足当前社会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变成了伪科技。

除此之外,是否高科技公司还可以进一步考察它的研发投入及其占比,表达公司研发投入的规模及其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还可进一步分析研发投入的资本化率以及无形资产的增长,以便进一步明确它的创新能力是在提升还是在下降,以及它研发管理和技术转化效率。

总之,财报分析的结论不是一种可能或推测,而是在多个相互关联的证据支持下的一种确定的结果。这种结果是否表述客观、公允、准确,这其中既有方法论的问题,当然更重要的价值观问题。从总体上说,克服财报分析过程中的偏见,仅有方法论的指导还是远远不够的。分析者必须保持绝对的平等心。不预设立场的分析是克服偏见的关键。

 

相关阅读

媒体报道

更多